中国传统节日,来尝尝ldquo篁岭味
端DUANWU午 端午不止粽子的咸甜,还有“篁岭味道”的童年。还记得儿时记忆中的端午吗?是六一过后的又一次新衣;是插在门缝上的菖蒲艾草;是额角雄黄手画的“王”字;还是颈脖悬挂的五彩络缨蛋....... 6月7日端午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多彩习俗迎端午”活动,在篁岭众屋广场举行。画额祈福、撞蛋、编蛋兜、包粽子等众多蕴含传统文化的民俗特色活动集中亮相篁岭,绘就了一幅端午节日盛景。 一、画额祈福画额祈福,祛毒镇邪。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在篁岭“众屋”前,村中长辈为众人“画额”。将雄黄蘸酒后在额头画一“王”字,这个画字的原料,是用从药材店里买来的雄黄粉,加上少许米酒,调成颜料。长辈一边画,一面在口中念叨保佑平安、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等词句。 ▼村中长辈为小朋友画额祈福 二、撞蛋游戏撞蛋大比拼,越撞越开心。在煮好的熟鸡蛋上写下平安、健康、聪明等愿望,然后两两相撞,破者为输,谁的蛋能坚持到最后,就是名副其实的“蛋王”。在游戏中体验传统佳节的文化魅力,其乐无穷。 ▼开心撞蛋游戏中的小可爱 三、巧手编蛋兜编蛋兜,避瘟神。用五色线(“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编织蛋兜,彩绳飞舞,五颜六色的丝线结在一起,织成密密的网,巧手在一股股绳线中翻转,拉紧、打结,很快数股彩线幻化成了一个个颜色艳丽的袋子。里面装着鸡蛋挂在胸前,意寓逢凶化吉。 ▼编制好后装着鸡蛋的五彩蛋兜 四、包粽趣无穷端午食粽,浓香粽情。端午包粽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来自篁岭古村的几位“民俗达人”演示了包粽子的方法,并指导参与者手把手体验如何包粽子。叠粽叶、填糯米、放馅料、系绳子,参与者有条不紊,乐在其中。粽子作为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食物,包着的是文化、是纪念、也是尊重。 ▼包粽现场 五、齐心“划旱船”同“舟”共济,协力竞走。“划旱船”是指在地上平行地摆放两条长长的厚木板,每条木板上间隔一只脚的距离拴一根提绳。队员两脚分跨在两条木板上,手上拽起绳子,齐声喊着统一口令,全队同时提起一侧的木板向前走。活动负责人介绍,别看“龙舟”较轻,可走起来并不轻松,需要队员齐心协力,动作节奏一致。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加油声此起彼伏。 ▼同“舟”共济 六、投壶刺“五毒”比射艺,刺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参与者手拿箭投向画有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图的壶中,即认为毒物不能横行了,以求“祛除灾病”。 ▼奋力刺“五毒” 悠悠民族风,浓浓端午情此次篁岭“多彩习俗迎端午”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幸福的节日氛围,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石门山峡谷篁岭晒秋美宿丨文章精选 ●激情水世界——石门山峡谷 ●舌尖上的冒险,石门山峡谷烧烤节圆满落幕! ●谁是英雄,石门山闯关大赛开始了! ●梦回民国丨在篁岭邂逅风花雪月的爱情 ●幸福年宿丨住晒秋美宿,回家过大年 ●敢来篁岭“聊斋”的都不是一般人! 文字:金洁 图片:洪海君 抖音号:婺源篁岭晒秋(wyhl) 长得好看的人都“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4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苍术,突破常规用药,原来还有这么多用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