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端午,再闻药香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五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称之为端阳节,便是我们如今端午节的另一叫法。在这么一个好日子里人们登高、划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悬挂菖蒲、艾叶来纪念诗人屈原或是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寄于节日中(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根据我国古代许多文献记载,五月五日还是采药储药的日子。

《荆楚岁时记》记载

“是日竞渡,采杂药,荆楚人并踏百草。”

古人认为

“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虐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四时各有流行的疾病,这些疾病和一年的阴阳五行变化直接相关。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火气最旺的特殊日子,因此是采撷与炼制阳性的、火性的中草药最好日子。所以在端午的不少习俗都与我们的中草药离不开。

这飘香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与中草药离不开呢!!!

粽子、糯米

又叫江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中医用它主要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糯米的可溶性淀粉易为人体所吸收,对胃病及虚弱者较适宜。但由于糯米不易消化,因此端节前后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配其他食物,这样会导致消化不良、肠胃不适。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其糯米含量大约为50-克就如同一碗米饭的分量,如果摄入过多,特别是粽子里再加有大枣、豆沙等甜食,就有诱发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危险。因此,粽子好吃还要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免血糖升高。

竹叶或荷叶

现代人一般选用竹叶或荷叶包粽子,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作为中药,这些叶片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食、健胃等多种功效,能降低粽子的黏腻,有助于机体对粽子营养成分的吸收。近年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使粽子看上去表面更光鲜、色泽更鲜绿,竟用工业硫酸铜浸泡粽叶,让已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用这种粽叶包出来的粽子,人们食用后容易铜中毒。

糯米、竹叶/荷叶

粽子当然是好吃的了,但是为了我们的健康,购买时要仔细鉴别呦!!!

艾叶

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外,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艾叶性微温、味苦、无毒、有香味,可制煎剂,对女性月事不调、吐血、下痢、妇科大量出血有止血作用,既安胎也治不孕,如拿它煮水洗澡可治妇女阴部皮肤病,以艾叶炖鸡或猪肉,则有治妇科病作用。艾草不适合体质易上火的人使用,如经常口干、口苦、脸热、便秘、口破、痔疮、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等都不宜,以免病情加剧。

艾草、艾条

菖蒲

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脾消泄、杀虫灭菌的药物。中医认为菖蒲气味清香,外用能驱菌杀虫,内服则有清凉,健胃、祛风、提神等作用,常放入香囊中。

青蒿

全株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

龙船花

所开的花就像端午节的龙舟头所佩带的红花而得名,此草性凉,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香茅

有柠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挥发油是香茅油,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还能防虫咬,是香囊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柚子叶

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叶子,所含挥发油有桔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头痛。

白芷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采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更有辟秽、消毒净化空气驱灭蚊虫的功效,对净化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

雄黄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现代研究发现,本品含有砷(砒霜)的成分,古人称它能“解百毒、辟百邪、杀百虫”,因此将雄黄水遍洒室内外,对环境消毒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消毒化学药物尚未发明的过去,采用雄黄作消毒剂是可以理解的。不少地方都有过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可以驱邪解毒,然而专家提醒,饮雄黄酒等于吃砒霜,极易导致中毒,应当慎重饮用。

佩香囊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但要注意,中药香袋并非人人适宜,近年,不少中药店端午佳节前后出售形状美观、香气袭人的各种传统或时尚香袋,深受女性的喜爱,不仅因其有香味,能醒神提神,而且款式好看,既可随身携带,也可放在包里,挂在办公室、或者放在橱柜、抽屉里。此外,还有不少父母购买绣有福字、平安、健康等字样的香袋,佩戴在孩子的胸前,以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但必须注意,在传统香袋里多数采用的是中药香料等熏香,对于怀孕女性,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的早期怀孕期,并不适宜长期随身佩戴香袋。虽然偶尔闻一下香袋中的气味,不会马上就导致流产,但如果长期随身佩戴,持续刺激,并不适宜。为此,专家建议,孕妇还是慎用为好,和传统的端午节中药香袋相比,如今的一些时尚香袋是在干花片上滴上天然精油或香料,以做成香包,对于花粉过敏、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人群或孩子还是不佩戴为好。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让我们伴着药香,共度佳节!

图文编辑:曹宇琛责任编辑:黄蓉校阅审核:周伊

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报》第版

客官!在看一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