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节,去年的端午节在阳历5月30日,明年的端午节在阳历6月7日,这意味着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晚了19天,比明年晚了11天。

  天文资料显示,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最迟为6月26日,最早为5月27日,最早与最迟相差了近一个月。就本世纪而言,最晚端午节出现在6月25日(分别在年、年和年),最早端午节则落在5月27日(在年)。

  同样是端午节,为什么阳历的日期会差这么多天呢?天文专家解释说,中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但中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天或天,比阳历年少了10天至12天。为使得农历年与阳历年能基本对应,中国采取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不论“闰”哪个月,端午节的阳历日期始终在公历的5月至6月间徘徊。“大多数在6月,少数在5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现如今,许多青年人谈起端午节,了解最多的是粽子、屈原和龙舟,而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这也难怪,现代城市生活让人们离自然物候日益疏远,“端午”的本义也就渐渐陌生起来。

  具有二千多年悠长历史的端午节,有很多节俗。古人的诗句中有很多对端午节的描述。唐代权德舆的《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意思是: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仅仅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对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的历史更应去了解。

 

 “端午”又名“端阳”、“天中节”,意思是天地间和人世间“阳气的端点”。因为暑气侵袭,江南又潮湿多雨,不但农作物最易遭受病虫害,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会开始感觉很不舒服。故而端午节对于讲求顺应天时的古人而言,是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天人关系,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非常现实的生活意义和实用意义。通过这个节日,警示人们采取可能的一切措施,安全度夏。这种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尊重。

  农历五月五,佳节又端午。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成为世界非遗的节日,活态传承在民众生活里。传统节日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但作为传统节日灵魂的精神文化内涵不应该被遗忘,身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应该尊重祖先的文化传统,努力让端午节的物质形式和精神文化内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祖先的文化传统,阐发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让古老的端午节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来源:王岩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