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这特别的一年

我们见证了改变高考时间

我们见证了各地高校最特别的毕业方式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

接下来的历史时刻也不好错过哦~

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即将到来

这不仅部分高校返校后

第一个小长假哦~

今年的端午节还有个非常特别之处!

天文专家表示

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

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

而下一个这么“晚到”的端午节

要等到年

换算来说33.33年一遇

却被大家碰到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小编觉得年值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个特别端午的那些事

端午节祝福

端午节为什么说“安康”,而不是“快乐”?

(想想自己好像说了十几年快乐)

端午,是夏季(午月)开端,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黄酒、带香包、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画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为什么挂钟馗画也是祈求平安健康呢?因为,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仰。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节时钟馗又成为斩五毒的天师。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端午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古代人们都会在端午采药、插艾草菖蒲蜀葵驱毒、喝雄黄酒避虫毒、做五毒符与五毒饼、系五色线辟邪、“熙游”以避灾。下面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古人在端午节这六大行为哦~

端午遍地皆药草

清代画家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擅长人物、山水、界画,花鸟草虫亦生动有致。他绘有《端阳故事图》,其中有一幅《采药草》,画面背景是崇山峻岭,树木苍翠,为初夏景色。一位老者头戴斗笠,挑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草药,两个童子正在采摘草药。全图构思巧妙,疏密有致,笔墨简洁清新,人物形象鲜活,呼之欲出。图的左下角款识“采药草”,题有“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字样。

为什么端午节采的药药效最强呢?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天地纯阳,正气汇聚,万物至此皆盛,阴邪之气避而走之,中草药最为纯正。此时,一些中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强,恰好入药,所以端午也是采药的最佳时节。民谚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

端午节不仅采草药,而且还收集一些可入药的小动物或昆虫。如民间有端午捕蟾之俗。这天,人们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蟾蜍,然后向其嘴里吹进一锭墨,将蛤蟆带回家,悬挂在屋梁上、或其他背荫的地方,慢慢晾干,做成“蛤蟆锭”,具有消肿、清热、解毒功效。

插艾草菖蒲蜀葵驱毒

艾草

端午节插艾,是为了不让邪毒进入庭院房间。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也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

《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插在门口犹如悬挂一把驱除不祥的宝剑,可以斩千邪百毒。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其根茎花汁可人药,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现代人也用它入药,提取芳香油。

蜀葵

端午节,人们还在大门前或在室内的花瓶中插蜀葵。蜀葵又称“一丈红”,端午时节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所以,蜀葵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乾隆皇帝在《竞渡》诗中有“昆明闪金波,回堤灿蜀葵,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之句。

喝雄黄酒避虫毒

《燕京岁时记》说:“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雄黄是一种中药,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

民间还将喝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平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五毒符与五毒饼

古人认为,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为五种毒虫,俗称“五毒”。

五毒符

五毒符,就是在红或黄色纸上印画出五毒的图像,粘贴在屋内墙壁上,再拿五根针刺在五毒之上,意为刺杀五毒,驱除五毒,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

五毒饼

《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五毒饼是北京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古人认为,食用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消病强身。

北京的五毒饼也叫玫瑰饼,用玫瑰花瓣作原料捣成玫瑰酱,拌上枣泥、豆沙、松仁儿等5种馅料,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再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上,俗称“五毒饼”。五毒饼也被称为端午饽饽,又分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贫寒人家则由主妇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吃五毒饼则是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系五色线辟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辟邪,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为让孩子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端午节的早晨,大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孩子不能随口说妄话。小姑娘们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

“熙游”以避灾

老北京,有熙游避灾的说法。熙游即游乐、游戏。《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出,走马坛之墙下。”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到此游玩是仰仗天之神力以避毒。

-END-

一个端午节在古代却有如此多方法

防止自己生病或者有邪物

或许你觉得这是古人思想封建迷信

但是这也是他们爱惜生命的一种体现

一个人有生命才是最美好的事

这样才可以做更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希望大家在疫情的期间

更应该做好防护保护生命

愿我们可以一起度过这个困难

最后,在这特别的端午佳节

祝福大家身体安康

记得要安全出行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