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高温天气引发大家无数吐槽,恨不得空调能随身带。而在以前,人们为应对炎夏,也常会到中药房配上一点消暑药。比如在黎里,就有一家开于同治十年()的中药老店——问心堂,曾以自制的解毒清火消炎的各种花露和补虚健脾的“小儿八珍糕”而远近闻名。如今,中医药式微,问心堂也引进了西药铺,但坚持服务桑梓的初心不改,问心无愧。

问心堂是黎里古镇上唯一的一爿百年以上的中药老店。历经多年,问心堂仍然在原址经营,门面占地86平方米,安排着“百眼橱”“丸散橱”等六个櫉柜,每个排列45个隔屉,合计个,櫉柜上层安放38个锡盖磁瓶,其中有些磁瓶是康乾年间的,比问心堂更年长。隔屉内储存普通药材,磁瓶中存放名贵的中药。

问心堂中药铺

许景星受气,创办问心堂

光绪初年秋季的一天,许景星到陈同春药店抓药,由于病情较急,央求伙计快一点。当时黎里只有陈同春一家中药铺,生意一忙,人手一紧,中药的质量、价格难免不如人意,抓药也时不时会闹点别扭。对于许景星的央求,伙计只冷冰冰地回答,上午来方子下午取药,这已经是店堂里不成文的规矩了。许央求了多次,伙计不阴不阳地发话道:“只有老板关照下来,才能提前,我哪能自作主张?”“除非你自己当老板,否则只能等下午!”许景星受到奚落之后,一发狠心,就与亲威朋友毛冠生、迮子善和鲍润生四人联合创办了一爿药店,他们立下宗旨,一定凭着良心为桑梓服务,特取名“问心堂”。

其实,许景星受到奚落,只是开药店的一条导火线。偌大一个黎里镇,加上一百多个村庄的乡脚,只一爿陈同春怎么照顾得周全。乡亲们有了病痛,多数能挺的就挺;实在拖不了,就在走方郎中处胡乱抓点药。许景星与迮、鲍、毛四家,审时度势,认定再开一爿中药店大有市场,一则为家乡父老解决抓药的难处,二则站稳脚跟之后,必定有相当的利润。

严选精制,问心无愧

由于许景星他们尝到了缺医少药的苦涩,因此竭诚为民,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力求时时处处问心无愧。

中药质量由于产地不同,其药效相差非常之大。问心堂只选优质药材,有时一些药材掮客找关系上门推销,问心堂也坚持“认货不认人”。至今,在问心堂还保存着一块招牌,“问心堂各省药材”。选择各省最为上乘的药材,成为问心堂生存的根本。

药材运到问心堂,有专人保管,有专门库房,存放、通风、晾晒,精心整理、加工与炮制,确保药效。后坊加工场所叫内场,人员有“头把刀”、“二把刀”和“打杂”三种,刚进店学徒,必从打杂做起。打杂主要对药材进行整理和翻晒,每年的黄梅雨季,必须保证药材不发生霉变,否则不仅丧失药效,有的甚至会产生毒性,后场人员最为费心费力。从事加工的伙计,既需体力更需技术和细心。比如一支当归,须分成三份,归头、归身和归尾,各有各的用处。饮片加工最讲刀功,片子需厚薄均匀,边型呈特定规格,有“凤眼片”“瓜子片”等分档。问心堂有一句老话:“白芍不见边,附子飞上天,一只槟榔切成一百零八片”,药材加工的细可见一斑。

问心堂的全体人员,平时都要自学《汤头歌诀》《本草纲目》等药书,理论再加实践,积累到一定火候,成为“半个郎中”,资深者还能对各种药方进行鉴别和调整。

服务桑梓,创建品牌

膏丹丸散,是问心堂的品牌。药谚云“仙人难识丸散”,经过研磨加工,成为粉剂的中药,即使最有经验、最有眼光的老中医也难以识别。这中间,名贵的与普通的,价格高昂的与低廉的中药所占的比例,全凭店家自定。问心堂的品牌,有活络丹、三蜜丸、保和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霍香正气丸、纯阳正气丸,还有龟板膏、驴皮膏及行军散等等。从开业伊始,问心堂就坚持做到精心加工,成色足,配料精。

问心堂一直坚持诚信服务桑梓,每年的端午节前夕,供应雄黄和苍术白芷,让乡亲们驳赶毒虫蚊蝇。炎夏到来之前,加工各种花露,金银花露、地骨皮露、蔷薇花露等等,预防暑热,解毒清火消炎。不仅治病,还预防疾病,为抗时疫作出奉献,为黎里奠定了健康的基础。

最值得一提的是“八珍糕”。八珍糕是“小儿八珍糕”的简称,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是问心堂特制应市为儿童补虚健脾的。以《汤头歌诀》为标准“八珍糕与小儿宜,参术苓陈豆薏依,淮药芡莲糯粳米,健脾益胃又何疑。本方用潞党参三两,白术二两,茯苓、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芡实、莲子肉各六两,陈皮一两五钱,糯米、粳米各五升,加白糖十两蒸制成糕。”自入夏后应市,立秋后停产,销售时间约三个月。八珍糕形似麻酥,每包十块,包小块多,色、香、松、甜,非常受小儿欢迎,家长们常常多买一些,存放在燥甏中。常常有一些小孩子,入夏后自己寻找知了壳,到问心堂换取八珍糕,渐渐地成了黎里的一种民间习俗。

整日忙碌,店员自称“药猢狲”

开中药店的人,老话戏称为“药猢狲”。一般说来,药猢狲是善于赚钱的一种隐晦称呼,带有贬义。因为中药繁多,药名更多更繁,一种药,往往有几个名称,买进卖出,叫法总是不同,收购价与出卖价相差悬殊,名目一多,花样百出。

问心堂的职工们竟然也自称“药猢狲”,其实他们的药猢狲有别解。原来问心堂生意实在太好,店堂伙计虽有“头柜”“二柜”和“坐帐”之分,但所有的人员,就连老板也参与其中,常年一齐动手,穿梭不停。当时隔屉上不写中药名称,也不标价钿,全凭脑子记忆,问心堂的伙计们个个都下过苦功,练到一抽一个准,一抓一个准,抓一张方子比其他任何药店都要快速,仍然忙得不可开交。抓一帖药不知要走多少来回,因此问心堂除了戏称自己为“药猢狲”外,还戏说自身“日行千里,足不出户”,真实的情景,诙谐的言辞,内中也不乏自傲。

店堂里是药猢狲,后面的伙计也同样是药猢狲。光加工丸散,他们就有蒸、浸、泡、漂、渍、煎、炒、切、炙、碾、搡、筛,样样俱全。与多数店家一样,问心堂也是传统的前店后坊,还有一个近三亩地的药园,常年种植着竹子、女柏、菊花、薄荷、藿香、沙参、菖蒲、大叶青、何首乌等药草。尤其是那竹子,街坊乡亲都知道,问心堂自吊的鲜竹沥,治无痰的干咳特别灵验。

当然,问心堂的经理、伙计,他们的经济收入比较可观,一人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一个中等之家。但是,看看他们的付出,这样的收入也就问心无愧了。

一次差错,坏事变好事

光绪年间,问心堂出过一次差错,因为处理恰当,坏事变好事,竟使问心堂的声誉更加卓著而近悦远来。一天,店堂里同时接收了两个张阿毛的方子。抓药人多,方子都只能压着,上午拿来,要等下午才能拿药。到下午,一个张阿毛先来了,伙计拿起药一看姓名对头,就交付了来人。不料,发出的是另一个张阿毛的药。没多久,伙计们就发现了,马上派人四出寻找,可是等找到病人,一帖已经下了肚。问心堂马上承认交错了药,先是赔罪,接着诚心诚意地请郎中重新开药,承诺所有的药费全部免费供应,直到病家病体痊愈为止。这一来,更加显现了问心堂为民的诚意,街坊邻里四乡八落,纷纷前来作成生意。别说整个乡脚,北厍、芦墟等邻近市镇,乃至浙江的南汇、廊下、汾玉等地也都相信问心堂了。

出了这一差错,问心堂从中吸取了教训,不但抄下方子录下姓名,而且录下地名,里弄或者村庄,再加上男女性别、年龄等其他各种信息。从此,问心堂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闪失。

而今的问心堂,生意仍然做到问心无愧。店堂里除了木櫉隔屉和磁瓶,还有二个搡筒,三把戥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只药船,其中一只铜药船,与问心堂同岁,仍然金光锃亮。后二进,各种加工用具一应俱全,扳刀,那是切药材的;瓷盂,直径达52厘米的一个大瓷盂,那是碾朱砂、珍珠粉的专用工具,在吴江堪称硕果仅存的了;灶头一座,这是每年冬至煎膏子药的设备;还有各种团匾,那是制作丸药称手的工具。工场后的药园也在,只是小了不少,一棵杜仲一棵枳树长得非常茂盛,薄荷、鱼腥草、半边莲、垂盆草等等草药也一片碧绿。这些为家乡父老服务的必备工具必备设施,至今保留着,问心堂现在的职工,虽然人手已经减少到了五人,但服务于黎里人民的宗旨仍没有动摇。

问心堂驱蚊香袋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大女人小丈夫演绎旷世绝恋这个吴江男人不简单!

2、这位吴江人用旗袍美艳了几代佳人

3、震泽老妇去世,竟然惊动国民党大佬

4、不知道这些地名,你就不能算是正宗松陵人!

5、震泽黑豆腐干为什么好吃,原来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