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五毒饼helliphell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雄黄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药剂、杀虫剂。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民间谚语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在端午日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故名“雄黄酒”。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中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 对于不喜欢饮酒的妇女儿童,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还有一个端午时令食品:五毒饼 相声大师马三立的“五月节”中一段经典的贯口: “还给半斤红樱桃,半斤白樱桃,半斤黑白桑葚,五十巴旦杏。二十黄白粽子,二十芙蓉粽子,一篓香药,一篓子花椒,十朵玫瑰花。两把菖蒲、两把艾子,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三张神符,两张文武判儿,十块五毒饽饽,三挂葫芦,还有五斤白面,一斤烧酒,一罐米醋,五斤大头鱼,臭了管换。” 摇滚范儿的相声大师这段文本也充分反映了端午节的礼俗特点,保留了许多湮没在历史中的风俗。接下来,咱们就着这段相声,来聊聊端午节的礼俗。时令水果:樱桃、桑葚就不说了,巴旦杏,端午节正是杏成熟的时候,不仅杏肉甜美,杏仁也是食疗佳品“端午节后,正值夏意渐浓之际,这时候,人们容易出现暑热烦躁、食欲不振等“苦夏”症状,杏仁便是这个季节最宜吃的食物。从中医角度讲,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且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有民间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没毛病, 白桑葚《燕京岁时记·五月·端阳》记载:“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樱桃、桑椹为正供。亦荐其时食之义。”秦东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0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雄黄酒真的是酒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