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您家的粽子是甜还是咸
▲今日端午,传统的习俗是人们会在今天划龙舟、祭龙、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自古以来,端午节的粽子是甜还是咸一直颇有争议,今儿我们就来议一议。 年6月7日星期五 农历五月初五ZD期 政协各界 近日,威海市政协主席高旭光、副主席夏景华来荣成走访住荣企业界政协委员,实地查看了委员企业,与委员们展开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市政协主席战大海、副主席张积聚陪同。(梁军) 6月5日,济南市济阳区政协召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古村落、古街区、古树木等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协商课题初步成果会商会议。区政协主席任道胜,副主席魏长亭及课题合作方—山东建筑大学专家团队参加。(胡佳丽) 近日,荣成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矿山修复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围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矿山企业生态意识、构建矿山生态修复市场体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副主席张积聚参加。(梁军) 滕州市政协委员钱广玲积极响应在全市政协委员中开展的“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投资余万元新建一条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面粉生产线,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让民增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图为钱广玲(中)在车间察看生产情况。(陈冰) 为贯彻落实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全体会议精神,发挥好各级政协委员主体作用,6月4日,青州市政协安排各镇、街政协工作室主动参与有关工作,集中开展一次调研或视察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贡献积极力量。(郭忠学) 6月5日,惠民县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办理暨界别协商座谈会,委员与提案承办单位单位当面协商,围绕《关于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配套设施用地支持力度的建议》等五件提案开展协商督办活动。(张科) 粽子是甜还是咸? ▲粽子究竟是甜是咸?这个问题时常伴随着南北之争,活跃在风口浪尖。下面,我们追本溯源,从历史分析,粽子到底该是甜的还是咸的。 ------------ ▲东汉时的《风俗通义》记载了最早的粽子类食物“角黍”,是以茭白叶包黍米,而不是糯米。用混合草木灰的水来煮成的黑暗料理。 ------------ ▲如今贵州一些地区,依然有将草木灰加入粽子的做法,可见真要追本溯源,甜,咸,那都是异端,草木灰才是正统。 ------------ ▲类似这种用叶子包裹食材的食物,其实早在屈原前就已经存在,外国也有用葡萄叶包裹的“希腊粽”。 ------------ ▲这可以理解为早期人类缺乏有效的烹饪手段,只能用泥土包裹食材放进火中加热,为防止食材被污染,所以用叶子来隔离。 ------------ ▲粽子正是这种上古烹饪手段的遗留产物,最早记载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文献,是南北朝时《续齐谐记》远晚于粽子被发明的时间。而除了纪念屈原以外,在江苏许多地区也用来纪念伍子胥,甚至在《苏州府志》中还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强调“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 ▲既然用来祭祀,那粽子味道到底是怎样也就不重要了。唐朝时,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粽子才从草木灰的阴影中解脱。从祭祀台上落到了大众口中,不过唐朝对于粽子的记录,更多注重的是形制。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庚家粽、九子粽、百索粽等等,鲜有讲到粽子口味的。 ------------ ▲《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倒是曾有过一种《赐绯含香粽》,以糯米惨红花香料制成,食用时切片,淋上蜂蜜装盘,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有味道的粽子,应该是甜的。 ------------ ▲后来那就是甜粽子称霸的岁月了,比如宋朝,无论是《岁时杂记》还是《东京梦华录》亦或是《武林旧事》记载的几乎都是甜粽的,有加红枣、松子儿,也有加板栗、核桃的,甚至还有加生姜、麝香这样重口味的。 ------------ ▲直到明朝中期,《竹屿山房咋部》记录的海量粽子馅儿中,才出现了“猪肉醢(hai)料”也就是猪肉酱,鉴于并没有说明口味,是甜是咸,无法判断。 ------------ ▲但从清朝中期的《中馈录》来看,这会儿包的都是枣、栗、银杏,红豆,连乾隆十八年举行的“粽席”,从食材清淡来看,也都是甜的。 ------------ ▲出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咸粽子,得等到后来袁牧《随缘食单》中记载的火腿粽子了。 ------------ ▲这才让制霸千年的甜粽子地位不稳,近年更是有咸粽子席卷八荒之势。所以,粽子是的口味是一段由甜变咸的过程。 ------------ ▲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口味都是南甜北咸,为何种的却是南咸北甜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随意发挥。 ------------ 健康养生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为俗。所以端午节也叫“浴兰节”。人们多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我国南方端午习俗饮雄黄酒,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提示大家不要图新鲜喝雄黄酒谨防中毒,要喝也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0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娘子都害怕的雄黄酒,到底是个啥你不知道
- 下一篇文章: 杭州十五奎巷一条赤红色的蛇在居民楼下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