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竟然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与端午有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粽角尖尖,艾叶青青 又是一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到了 中教君祝您端午安康~ 端午节 也叫 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 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 叫法最多的节日 今天 我们对端午节怀有别样情愫 不仅因为它充盈着家国情 还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穿越时空,逶迤连绵 为什么说端午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端午还有哪些小知识? 快带孩子一起学习↓↓↓ 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古时,民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 “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端午节的主要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为避“五毒”,人们要插蒲艾、兰汤沐浴等,做好卫生。 所以说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端午的由来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描述的就是端午时节了,在这个“鸟鸣惊破好梦”的时节,天气暖和而不酷热,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特色习俗 下面这些习俗里 或多或少 藏着古人的对于平安的追求 也浓缩了人们遵从自然律令 趋吉避害的生活智慧 吃粽子 端午日,人们最钟情的美味是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托人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戴香囊 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香囊,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囊,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饮雄黄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 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赛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不仅有趣好玩,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对久坐族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等问题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关于端午的诗词快讲给孩子听!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诗人在端午日,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端”有开头、初始之意 愿你尽享端午假期的悠闲轻松 在假日后抖擞精神 再出发! End 本文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微博 人民日报、生命时报、中国诗词网等海报设计|王荣佳 封面设计|樊薇 图片来源|pixabay 责任编辑|王佳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0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五景挂钟馗图秤锤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