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养生有讲究,夏日健康伴我行
明天便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了,走在街头你会被飘来的阵阵棕香所吸引,再加上艾叶清新的香气,总觉得端午的味道越来越浓郁了。 端午节的到来,也意味着季节转换,这个时候将进入梅雨时节,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那么,端午节我们如何做好健康养生呢? 《大医生来了》节目邀请到了 浙江大医院 中医内科吴国琳 大医生来了 浙江大医院 中医内科 吴国琳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免疫病分会委员、中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 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中医药治疗各种肿瘤及慢性病证。 01 有哪些端午习俗和养生有关?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挂艾草(艾叶),佩戴香囊,沐药浴,泡雄黄酒,煮鸡蛋,赛龙舟等习俗。 和养生有关的主要是吃粽子、挂艾草(艾叶)、佩戴香囊、沐药浴、泡雄黄酒、艾叶煮鸡蛋。 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悬挂艾叶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 挂香囊有散风驱寒,防蚊虫、提神作用。 涂洒雄黄酒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 古代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 02 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好处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现代研究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将糯米包上馅料制成粽子,搭配食用,则可以避免营养不全面。 各地习惯不同,选粽叶也不一样,如芦苇叶、箬叶、荷叶等。芦苇叶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作用;箬叶具有除烦止渴、利尿排毒作用;荷叶具有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的作用。加了粽叶包裹的粽子,糯米中会夹带粽叶的香气,清香扑鼻,增加食欲。 03 粽子应该怎么吃? 1.现在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口味,均让人食欲大开,营养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2.一般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卡路里。即使是肠胃健康的人,也不能在一大早或晚上睡前两小时吃粽子,否则会使糯米停留在胃里时间太长而不消化,应尽量选在中午和下午吃,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一至两个即可。 很多人都会在早上蒸一个粽子当早餐或者在晚上蒸一个粽子当宵夜,但实际上,这都是很不健康的行为。首先,早餐是一天重要的能量来源,应当兼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的搭配,而粽子则过于油腻,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过多,几乎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少,不能满足人一天的营养需求。而粽子尤其是肉粽类,由于热量高、难消化,晚上如果当成宵夜进食,不但会导致能量的摄入过多,还会加重肠胃负担,甚至影响睡眠,得不偿失。 因此粽子最好是午餐或者晚餐时食用,但要是适当配一些水果、汤类。 3.粽子天然健康、营养全面,但是因其热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以免影响肠胃及正常饮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 4.粽子吃多了,会感到油腻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吃粽子时最好不要再大鱼大肉,以免加重胃肠的负担。可以喝普洱茶来帮助消化或者绿茶。搭配蔬菜、水果可以解腻、助消化,另外还可以煲些山楂、乌梅汤来喝,或者用陈皮、山楂等消滞茶来喝。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另外,糯米在加热状态下,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其冷却,不容易被消化。因此,在进食粽子时,不宜吃已经冷却的粽子,而应当趁热吃蒸热后的粽子,以防止消化不良。 04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挂艾叶是为了什么呢? 1.古代端午节挂艾叶有防病、驱邪、辟邪、防蚊虫等作用。 2.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总之具有芳香避秽,杀菌防病的作用。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还有些地方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05 可以在家中用艾叶自制香囊吗? 以前端午节主要是给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防病之意。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制作。 现在香囊使用范围比较广。传统香包主要是由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组成。其中除了艾叶之外,还用白芷、川芎、山萘、甘松、苍术、藿香、茴香、薄荷、紫苏、丁香、肉桂等中药,磨研、提炼成粉状,外包以丝布,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清香四溢。 但切记孕妇、有过敏体质的人不要佩戴香囊。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可佩戴或者在家里、车里挂香囊具有预防作用。 06 “端午泡个澡,一年四季疤痕少”。端午节,沐药浴这是为了什么呢? 每年端午节正逢夏至前后,天气热,阳气盛,一些蚊虫苍蝇孳生,儿童容易长痱子、疖子等皮肤病。古代,民间一直以来都有端午日洗药浴的习俗,也叫“浴兰节”,就是用草药给家里的小孩熬汤洗浴,可以驱蚊虫、防疾病。后来发展到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 药浴主要成分为艾叶、菖蒲、苍术、薄荷、花椒、柏叶、佩兰等一些芳香类中药,目的是预防湿疹、虫咬、瘙痒等皮肤病的产生。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07 雄黄酒到底能不能喝呢? 传统习俗认为,雄黄酒有驱妖避邪,杀虫解毒的功效。人们在酒中加入微量的雄黄,希望可以杀菌驱虫。 雄黄是硫化物类矿物,主含二硫化二砷,产于我国湖南,贵州等地。传统中医认为它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可以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常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民间认为它能辟邪防疫,驱逐虫蛇。 所以,古代人就知道雄黄是有毒的,不能多用,内服极少量,外用中病即止。 雄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在受热时会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就是剧毒的砒霜,所以在存储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大家应当摒弃端午时节饮雄黄酒的习俗。 因为古人的卫生条件远远不如现在,他们选择用雄黄进行消毒、杀虫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古人用雄黄酒,也很少内服,更不会多次服用,最多是微量地摄入。雄黄酒更多地是被当做一种外用药,用来祛除蛇毒、赶走蚊虫等。”雄黄酒外用时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涂抹或在屋内喷洒是基本安全的,但这些功能其实有蚊不叮、蚊香、杀虫剂等替代品,因此“仅在端午节用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喝雄黄酒的传统习惯,建议不要饮用雄黄酒。可以加以改造,比如用一般的黄酒来代替雄黄酒,营造过节的氛围。 浙江大医院 中医内科吴国琳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大医声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4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60岁男子喝了它,心跳骤停险丧命很多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