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雄黄编香囊,这里的端午有花样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86247.html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 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阴幽草胜花时 又是一年端午至 6月24日上午,板桥新城大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热闹非常,一场别开生面的“粽叶飘香过端午,诗韵悠扬吟雨花”活动吸引许多社区居民扶老携幼前来共度佳节。 听雨花诗篇、诵端午佳词 大小朋友们兴致盎然玩得不亦乐乎 做香囊、玩投壶、 点雄黄、包粽子、编结五彩绳 知民俗、传礼乐 共同感受“我们的节日·端午”的文化韵味 主办雨花台区文明办板桥新城管委会承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周末报社致敬理想“龙舟竞渡舞端阳,千家万户粽飘香, 杨柳翠枝情长寄,离骚一曲万古芳。 ”说到端午 我们都会想到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是他的洁身自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他的追求真理 一箩香粽遥祭千古诗魂,“粽叶飘香过端午,诗韵悠扬吟雨花”活动便伴随一曲悠悠琴音,在汉服诗朗诵《离骚》中拉开序幕。诗声朗朗,其情切切,在场观众被不朽名作中满溢的家国情怀打动,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致敬诗人的纯洁理想。 感知传统《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说的是在香囊中放置辟芷、秋兰 可以使人周身散发清香 这是当时人们一种生活雅趣 事实上香囊自古便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我国出土最早的香囊,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到了魏晋,不论男女身边都佩香囊,囊上饰有兽头纹样,也称“兽头囊”,三国繁钦的著名《定情诗》里就有一句含情脉脉的“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而后世在端午之时,流行香囊中放置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安神避邪,还可以作为信物。 活动现场 社区居民带着孩子们一起 饶有兴致地在专家指导下做起了香囊 一片片普通的布料经过飞针走线,装入陈皮、白芷、甘松、檀香等多味中药香料,再把内袋装入外袋,留口处用隐藏线迹缝合,缝制穗,在上端缠绕五彩线,一个富于传统底蕴的精致香囊便诞生了。社区居民黄小姐对自己做的香囊爱不释手,不停拍照发朋友圈:“一针一线做的很有意义,感觉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回来了!”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青、白、红、黑和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五种元素。端午时以五色彩丝系在臂腕上,名之“长命缕”,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古人相信有辟邪作用,可以祈福纳吉。 中国文化讲究诗礼传家,古人尤其推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是指射箭,而在古人宾主尽欢的宴席上,就出现了一种象征射箭的游戏——投壶,类似如今的套圈游戏。据史料记载,投壶在中国古代曾十分盛行,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皆有所乐。 传承文化板桥地区历史上就富有盛名 当年因地处长江黄金水道 这里是商贾云集之地 苏盐陶瓷,木材竹器 在这里中转和流通 南朝《洲歌云》:“送歌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板桥生机勃勃兴旺景象。板桥也是人文荟萃之所,郭璞、李白、杨万里、陆游、蔡宗旦、韦庄、王安石、郭沫若等名人都游历板桥,并留有诗句。 李白至少有三首咏板桥镇的诗:《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写的是板桥河,描述他在板桥河坐船游览饮酒,怀念南朝诗人谢脁;《登金陵凤凰台》歌咏的是板桥三山;《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赞美的是板桥落星岗。 活动现场,诗韵飘香。诗朗诵《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描摹了板桥的如画美景,文豪王安石的诗篇《雨花台》则于字里行间中追寻了一番雨花的风流过往,而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乙卯重五》则让大家追古思今、传承习俗,领略了古代端午节的传统模样。 听说可以像古人过端午一样玩 现场的大小朋友们都嗨起来了 手编五彩绳、额头点雄黄 鼓声中击币、扎叶包粽子 …… 大家都乐得停不下来 五岁的小朋友黄天烁胸前戴着奶奶刚做好的香囊,额头点着一抹雄黄,努力扎着粽子,奶奶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活动太好了,像这些传统习俗我们也有不知道的,或者知道怎么过但不知道怎么来的,今天长了知识小孩子也玩得很开心,非常有意义!” 本次活动是“我们的节日·雨花”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风尚、凝聚民族情感。 “粽叶飘香过端午,诗韵悠扬吟雨花” 走进端午、感知端午、品味端午 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 注入新的活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5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12皮肤病外用制剂油剂3大师
- 下一篇文章: 健康过端午丨除了吃粽子,还可以怎样养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