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QingmingFestival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杜牧的《清明》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匆匆回家祭祖的行人个个都落魄断魂的景象,诗人问哪里有买酒的地方,放牧的童子遥遥地指了一下杏花村的方向。而诗人杜牧不止一次在他的诗中描写就这一意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泊秦淮》)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秋晚早发新定》)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

杜牧是一个饮酒赋诗的高手,其诗中仅提到“酒”字的就有上百次,而古诗中提到“酒”字的那更是不能穷举,在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早已结下不解之缘。

唐代之前的魏晋时期,酒对文人的影响已经达到一个极致,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刘伶为代表,他们“一醉累月轻王侯”,逃避政治,娱情诗酒,留下许多饮酒的华章。

东晋时期,陶渊明是一个豪饮大师,他的诗文中提到酒字的就有近40次。

《饮酒其一》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诗仙”李白更是有过之而不及,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独酌时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酌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烦忧之时他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感叹,李白高呼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有美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人对酒的执着之深也能表现在传统节日的习俗上。

春节人们通常喝喝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也可以叫屠苏酒。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

春酒诗:“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清明时节古人饮酒赋诗较多。

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端午节人们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

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中秋节人们常喝桂花酒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古代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这里列举几首著名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白居易在《东城桂三首》中写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重阳节人们常饮菊花酒

《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