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寻踪走进端午的世界
不论节日从何而来,又纪念谁,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那颗向往美好生活,善良又温暖的心。幸福的生活不在于多么富有,而是心底真正的喜悦。节日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祈求健康,而是一颗明朗的心,永葆对生活的热忱。 端午,是思念的味道,为了生活和梦想,很多人都无法回家。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我懂,同为异乡人,我会默默祝福你,诸事顺心,前程似锦。端午,是一念安康,无论外面多少风浪,都愿你有艾香长伴,好好爱惜自己,就是最好的安康。 端午节就快到了,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你都知道多少呢? 1、端午节名称与由来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叫法最多的一个,粗略数了一下,有多达二十多个。有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龙节、正阳节、女儿节、粽子节、天中节等。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端午节这个名称。 但是你知道端午节这个名称的由来吗?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2、屈原与赛龙舟 屈原(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相传,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提倡“美政”,力主联齐抗秦,却遭贵族排挤毁谤,革去职务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就是在流放的途中,愤而写下了《离骚》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眼看国破家亡,万念俱灰,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自沉于汨罗江。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划船赶来,捞救无果,为免屈原肉身葬身鱼腹,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后来,每年五月五,这一风俗流传了下来,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 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外,也有说法称:赛龙舟最早起源于古吴越水乡,是为避水旱之灾而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此外,湖南西北部沅陵,也有自己的龙舟赛起源传说。而真正与纪念屈原有关的赛龙舟,只有湖北秭归一代。在秭归,龙舟祭的流程是这样的: (1)人们先在屈原祠堂祭拜; (2)龙舟队来到江中,头船的人将粽子抛入江中,以招屈原的魂魄保佑; (3)人们会在长者带领下以喊号子的方式唱出对这一年的祝福和祈福; (4)龙舟赛正式开始。 据说,这个仪式已传承了千年。 3、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总体上说,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基本一样。而关于粽子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就比较丰富了。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南方粽子分类较多,外形也比较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菱形、多边形、柱形(马脚粽或马腿粽)。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主要以内地(重庆四川一带)的青叶粽和沿海一代(两广福建地区)的什锦粽为主。 青叶粽属于最为保守也是南方最为传统的粽子。没有任何内陷,纯粹突出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再配以炒熟的黄豆、花生、芝麻为粉末再混入白糖调和成的蘸料一起食用。 4、五黄 江浙一带端午节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中国很多的节俗都与酒有不解之缘,端午节也不例外。按照风俗传说,端午节这天喝酒,可以辟邪、驱虫,所以在我国部分地区,端午节饮酒的习俗延续至今。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祝您端午安康吉祥,平安幸福! 高院管理处 编辑整理:赵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8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十四节气芒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