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每日7点,文化早餐

博文

通识

知古

鉴今

有品有趣

赵倡文(读史专栏作者)

人们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把《论语》看作是治世之作。但在我看来,《论话》还是一部讲爱情的书,其中不仅通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告诉人们应该有着怎样的择偶标准。

而且细细读来,我还从中发现了爱情保鲜守则,那就是孔子说的那句广受后人诟病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为什么我会有如此的认知呢?这还得从我小时候端午节的白娘子情结说起。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祖母都会在我的鼻子下、耳孔边抹上雄黄酒,说这样子蜈蚣呀、蛇呀,就不会往我的身体里钻。

我不知道这样子做是否真的能阻挡住小虫子对我的侵犯,不过,每当此时,我就会骂许仙,为什么要让美丽的白娘子喝下那可恶的雄黄酒?

不然,白娘子也不会身怀六甲还要去盗灵芝,去水漫金山。有时,我还会怪白娘子太心软,在断桥边让小青一剑结果了许仙的性命那才是痛快。

这些都是儿时的想法,现在想想觉得极为可笑,但在笑过之后,我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许仙既然那么爱着白娘子,可他为什么又要听法海的话,非要让自己心爱的人喝下那要命的雄黄酒呢?

苦思冥想过后,我想,这之中除了许仙对法海禅师有着某种敬畏的心理外,大概许仙还有一个很不可告人的心理,那就是想去窥探一下自己心爱的、美丽的娘子背后那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秘密。

我这样推测也是有根据的,因为,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越是不知道的,我们越想去打听,就是两口子也不例外。许仙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当听到别人说他妻子是蛇妖时,强烈的好奇心一定会驱使他想办法去加以验证的。

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的后果很严重,虽然戏曲中最后许仙幡然醒悟,毅然回到了白娘子身边,迫使法海不得不亲自出马,降服白娘子,把她压在雷峰塔下。

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测,从此以后,当许仙每每想到怀中那个美丽、温柔的娘子,是条冷冰冰的白蛇时,他心中肯定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尽管他还很爱自己的娘子。

有天和朋友谈论起《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朋友说,这是孔子大男子主义的表现,要不然怎么会把“女子”与“小人”并列?

初听朋友的话,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想想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孔子所言的“难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也就是说男人之所以觉得女人难以打交道,是因为男人要么疏远了她,要么与她太过亲密了。反过来说,男子只要处理好了与女子的远近关系,就不会存在“难养”的问题了。

朋友对我的观点也是比较赞同的,他说,其实婚姻中的男人与女人都是一样的,不管谁疏远了谁,都会“怨”的;相互没有了秘密,都会“不孙”的,男女间最好的关系还是不远不近为最好,这样才能既有神秘感,又有吸引力,多么美好呀!

听朋友这么说,我赞叹道,经你这么一说,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倒成了爱情保鲜守则了?

朋友笑着说,爱情本来就应该如此吧!

朋友的话,不由又勾起了我的白娘子情结,我想,传说中的许仙虽说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没能读懂孔子的这句话,如果他读懂的话,肯定不会听法海的话,让自己的爱人喝下现形的雄黄酒了!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