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支气管炎

炒葶苈子15克,炒白芥子6克,炒苏子10克,炙百部10克,黄芩10克,鱼腥草30克,橘红10克,清半夏10克,炒杏仁10克,炙冬花10克,浙贝母10克,茯苓12克,炒白芍15克,罂粟壳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或按照一定比例制成丸剂服用。2.贝母二冬膏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五年八月三十日,慈禧自觉咽喉干燥,干咳少痰,遂召太医入诊,诊脉后拟方贝母二冬膏。取麦冬8两(克)、天冬8两(克),水熬去渣,加入川贝2两(60克),水煎去渣;再用鸭梨20个,去核,压取汁,与药汁混合,加蜂蜜收膏。二冬甘寒,润肺宁心,清热生津,对内伤咳嗽属肺燥证者,颇佳。3.久咳不止大蒜两瓣,冰糖15克。放在蒜臼内捣成泥状,然后放在小碗内,加入少许蜂蜜,沸水调和均匀,一次喝下。止咳效果快,且无副作用,对剧咳不止者,起效立竿见影。4.肺气肿蛤蚧6对(尾),川贝40克,西洋参40克,炒葶苈子60克,紫河车30克,地龙40克,生甘草20克。研细末,装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主治肺气肿之气喘、咳嗽。服用后,咳喘减轻,身感有力。5.高血压粉剂天麻2克,三七粉1克,决明子粉3克。以上为1次量,每日3次。主治高血压及脑梗死,有瘀血指征者。6.风心病经验方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生地15克,党参15克,酸枣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此方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某中医杂志,余用至今,对缓解风心病之心悸、胸闷、关节疼痛、心律不齐等,有明显效果。7.心脏放支架后化瘀丹参15克,赤芍15克,红景天10克,茶树根15克,苏木10克,降香10克,白檀香10克。大便秘结,加生白术30克,生决明子30克;心神不宁,加柏子仁15克,酸枣仁15克。经用5例,心胸憋闷减轻,大便秘结缓解,患者自述服中药后感到舒坦。8.制酸剂乌贝散溃疡病有胃酸过多者,古方有左金丸,近人有药学家王药雨先生所制的乌贝散。取乌贼骨30克,浙贝母30克,共研为末,每次服用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若放入汤剂中同煎,须减量。9.五土四神汤土炒苍术10克,土炒白术10克,土炒山楂18克,土炒砂仁5克,土炒陈皮10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具有补脾益肾、培土止泻的作用。主治慢性肠炎所见之腹泻,腹痛,大便多呈稀薄或水样便。对于体力劳动者,喜饮凉水解渴,往往引起腹泻、腹痛,此方最适合服用。10.治疗急性腹泻生山楂克,马齿苋30克,广木香6克,黄连6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服用1剂,腹泻停止;两剂后,如同常人。11.久泻不止生山楂50~克,酸石榴皮10克,水煎2次,共取毫升药液,分3次喝下。对于慢性腹泻,或慢性菌痢,均有很好的疗效。12.治疗腹胀鸡内金、高良姜、荜茇、佛手、肉桂、广木香各20克,研细末,加克药用苏打,和匀即可服用。每次1/3汤匙,日服1次。晚饭后服用为好。凡用过者,无一不效。13.三子止痛汤蔓荆子10克,荆芥穗10克,生决明子10克。水煎服。主治头痛、头晕。14.久淋不止桉树叶15克,瞿麦15克,金钱草30克,知母10克,黄柏6克,甘草10克。水煎服。此方主治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小便频数、尿等待、尿不尽等。桉树叶是主要药物,不可用他药替代。15.尿蛋白食疗公鸡1只(约克),黄芪50克,赤小豆50克。放锅内,加水炖2~3小时,以喝汤为主。1周服完。16.呕血炒黄芩12克,炒黄连10克,炒大黄6克,炒杏仁10克,炒枳壳10克,炙桑皮10克,炙枇杷叶12克,炙前胡10克,川贝母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代赭石30克,降香10克,田三七3克(为末,冲服)。主治消化道呕血,亦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咯血。血止后,吐黏痰,用下法治之,炒薏苡仁15克,茯苓30克,白果10克。治嗅觉不灵验方细辛10克煎成小段,白芷12克,用纱布包裹,置鼻孔处嗅(闻)之,1日3次。时间自行掌握。用后放入塑料袋内,防止气味散发。用数日气味不浓时换新药。   1.桑白皮9克(蜜炙),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2.陈蜂房(蜂箱内二三年的为好)放口内咀嚼,咽唾液,最后吐掉渣。   3.细辛10克煎成小段,白芷12克,用纱布包裹,置鼻孔处嗅(闻)之,1日3次。时间自行掌握。用后放入塑料袋内,防止气味散发。用数日气味不浓时换新药治眼疾秘方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3克,细辛、防风、羌活、荆芥、川芎各1.5克,盐少许,水煎服。   祛风明目:适用于两眼赤痛、紧涩羞明、赤眩贯睛等。黄连(酒炒)、天花粉、菊花、川芎、薄荷叶、连翘各30克,黄柏(酒炒)克,茶叶克。上药共研粗末,和匀,用滤泡纸袋包装,每袋6克。每日3次,每次取末6克,以沸水泡10分钟后服用。   清热明目:用于肝火盛所引起的赤眼病、羞明畏光等(包括急性结膜炎)。菊花10克,龙井茶3克,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即可,不拘时饮服治尿布皮炎青黛膏《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青黛粉、儿茶末、黄柏、马齿苋各9g,五倍子4.5g,冰片0.9g。上药研细末混合,再入冰片,加凡士林g,调匀为油膏。用淡生白矾水洗净患处,揩干。将药膏外涂患处,每2~3小时涂1次,至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尿布皮炎治褥疮三黄冰片粉(中西医结合杂志;8(8):)黄芩、黄连、黄柏各g,冰片5g。上药研末,过20目筛加冰片调匀再过20目筛1次,装入瓶中密闭保存备用。如创面无渗出,将三黄冰片粉用香油适量调涂局部,每日1次,病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褥疮。治传染性软疣倍雄膏(广西中医药;11(6):21)五倍子5份,乌梅、枯矾各1份,雄黄2份,大黄1份。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香醋调成软膏备用。取少许药膏,涂疣表面2~3mm厚,以胶布覆盖。每3日换药1次。功能清热解毒。主治传染性软疣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红灵酒(经验方)当归(切片)、肉桂各60g,花椒、红花、干姜(切片)各30g,樟脑、细辛各15g。用95%酒精0ml,浸泡7天备用。用时将棉棍蘸红灵酒揉擦发凉皮肤,每日2~3次,每次擦20分钟。功能活血散寒通络。主治寒湿阻络型及血脉瘀阻型脉管炎治痛风红花酒(中医杂志;(1):41)川乌、草乌、全当归、自芷、桂皮各15g,红花lOg,白酒ml。上药浸于白酒中,24小时后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风油精,摇匀后装瓶备用。用时外涂痛处,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功能散寒通络,活血止痛。主治痛风关节疼痛治黄水疮三日愈散I号马齿苋50g,五倍子、枯矾各25g。将上药加水0ml,文火煎煮30分钟,弃渣取液,凉至37~C备用。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涂搽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一般3天即愈。功能清热解毒燥湿。主治黄水疮治荨麻疹外洗验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每遇此证,笔者常用下列方剂,收效颇佳。患者不妨试一下。   验方1:艾叶25克,防风20克,荆芥20克,透骨草30克。水煎,趁热外洗患处。每剂药可用2天,每天洗2次。洗后要避风寒。   验方2:麻黄15克,川椒10克,益母草25克,蛇床子20克。水煎,趁热外洗患处。每剂药可用2天,每天洗2次。洗后要避风寒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