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风情活动再一次在崇福上演,连续两年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未能去现场观赏,今年无论如何都不想错过了。

有些事情想到了就要立刻行动起来,稍一犹豫,也许就会失之交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未来究竟会怎样没人能知道,也许享受当下就是最平和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一次崇福镇举办的端午民俗风情活动突出了“运河宋韵”的主题,历史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缤纷活力。

当天最让人期待的活动非“赛龙舟”莫属,比赛还没开始,运河两岸就已经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围观群众。

来得迟的只能踮起脚尖艰难地在人群后面寻找最佳的观赏角度。

也许在这一刻,人们早已把“不扎堆、不聚集”的告诫抛在了脑后,“噶闹猛”这种久违的单纯快乐又有谁能抵御得住呢?

比赛还没开始,所有的龙舟队伍在“春凤桥”南侧水面集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训练了这么久,终于到了即将上场发挥的时刻,队员们的心情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岸边已经站满了翘首以待的围观人群。

春凤桥南侧以为占据了最佳观赏位置的人群,可惜春凤桥只是龙舟赛的起点,无法看到龙舟奋勇争先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艘艘龙舟静卧于水面,那是“战斗”打响前最后的宁静。

所有参赛队员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龙舟便如离弦之箭朝前方射了出去。

龙狮、大纛旗表演在运河两岸的步道激情上演。

宽阔的河面上两艘龙舟实力相差无几,几乎并驾齐驱,竞争很是激烈。

,时长01:11

或许是排练时间太少导致队员相互之间配合不够默契,龙舟受力不均,高速前行中航向发生了偏移,倾覆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这何尝不是龙舟赛的一大趣事呢?

多年以后人们早已忘记哪个队获得了冠军,说句实话,老百姓其实并不是很关心,但一定记得年的那个夏天,龙舟赛上有好几支队伍发生了翻船事故的小插曲。

那一刻,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长久的欢笑声,这当然不是取笑,只是觉得很逗趣,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很兴奋,像个孩子一样笑得没心没肺。

没什么不好啊!

难道凡事非得追求尽善尽美吗?

开开心心乐一场,给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增添一味调味剂,适时地慢一下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

在龙首擂鼓助威的一位巾帼英雄。

节奏强劲的鼓声孔武有力,每一位勇士都铆足了劲劈波斩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有人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不得不说,这样的组合符合科学性。

运河两侧步道,一身红装的老年锣鼓队喜气洋洋,激昂的鼓声有力地烘托起现场的气氛。

退休工资年年增长,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

“近水楼台先得月”,趴在自家房屋窗口观看龙舟赛的一对老夫妇。

绝佳的观赏位置让他们有一份怡然自得的心情,不用去运河岸边遭受人挤人的狼狈。

把舵的、擂鼓的、划桨的,大家各司其职,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凝心聚力,奋勇争先。

第二轮龙舟竞渡出发点为人民桥,终点为春凤桥,这是中间经过的北桥。

“我们的节日”说得真好,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身着宋制汉服的群演从运河步道走过,历史与现代在这一刻交汇。

南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崇德县城(今崇福镇)距离临安较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当时人们往来临安的重要节点。

北方迁来的部分赵氏宗亲、官员、老百姓在此定居,一时间,崇德县城变得热闹非凡。

如今,桐乡已经提出了“宋韵崇福”的口号,就是要充分挖掘那一段时期崇福镇的历史文化,以旅游为抓手推动崇福经济的发展,造福百姓。

百舸争流的场面蔚为壮观。

龙舟赛结束后归于平静的春凤桥。

“舌尖上的端午”美食雅集,此次端午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入口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地检视每个人的健康码,并且郑重告知,只有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游客才能入场。

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已经48小时,显然不符合要求,正悻悻然准备离去时,忽听得工作人员正跟其他游客说,过了12点就可以自由进入了。

当时还纳闷了一下,为什么过了12点就可以了呢?

过后才恍然大悟,中午12点开始是工作人员午餐及休息时间,卡口没有安排人员值守,自然就能自由进出了。

如此看来,倘使真的有病毒,它也是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病毒从中午12点开始休息了,自然对人群就失去传染性了。

此时不要说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即便48小时、96小时......甚至健康码为黄码、红码照样通行无阻!

要求出示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或许有其科学依据,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龙舟赛时,运河两岸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人群的密集程度远远超过了美食雅集,试问当时为何不用提供核酸检测证明?

或许主办方深谙病毒比较贪玩,那个时刻它必忘情于观赏龙舟赛而忘记发作了?

美食雅集的热闹场景。

对于美食,人们似乎天生就缺乏免疫力。

点雄黄、沐兰汤,都是端午的传统习俗,可惜时间关系,没有看到当时的场景。

虎头帽,非常应景的端午节饰品。

桐乡本地产的辣酱人气非常高。

传统手工布鞋,颇受女士欢迎。

用毛线编织的手工艺品,女孩的心头好。

竟然还有精美的蝴蝶标本,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感兴趣的游客应该会喜欢。

“宋韵崇福,缘聚运河”,一切尽在此言中。

毛线手工的摊位有好几个,小女生的心总是容易被这些吸引。

用铅丝竟然也能制作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摊位卖什么东西已经不记得了,倒是这个摊位的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摊主貌似是一位青涩的小女生,戴着眼镜,取这样的名字倒也符合青春期小女生喜欢装成熟的性格特点。

又是一家手作摊位,栩栩如生的各式手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遥望运河东岸的北沙桥。

三孔石拱桥横跨南北,桥畔白墙黛瓦,一股古风雅韵的气息迎面而来。

精美绝伦的油纸伞和折扇,将游客瞬间带入中国传统艺术品营造出的氛围中,体会“运河宋韵”的神韵风采。

跃进桥,诞生于年,当时崇福镇还属于崇德县,尚未并入桐乡县。

桥名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政治氛围,大跃进活动如火如荼,桥名自然与此息息相关。

“风雅桐乡”十二乐章端午龙舟竞渡点睛仪式在崇德艺苑前的水上码头隆重举行。

崇福镇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河道,已经被立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光荣完成任务的龙舟此时已经静静地停泊在岸边水面上。

刚刚入夏的桐乡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湿润的气息,梅雨季似乎尚有些时日才会到来,却已经把氛围感拉满。

朦胧细雨时断时续,飘落的雨丝阻挡不了看热闹的人群,疫情终究会过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是永恒的主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