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字面意思很简单,长江之南,但实际上,“江南”已经超脱地理范畴,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名词。江南向来以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物产富饶等著称,才子佳人、杏花春雨、小桥流水是江南永恒的印迹。那么行走在这样的江南,又有哪些美食值得我们寻味呢?小编就先给大家探探路,待到烟花三月时,即可赶赴江南吃个痛快!

河鲜是江南独特的美食,这道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一道最负盛名的淮扬菜,淮安人招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成菜后鳝鱼肉十分醇嫩,深受老人、儿童喜爱。“兜”是指做鳝鱼的时候,要将活鳝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然后再取脊肉烹制。

太湖三白就是太湖的三种河鲜——白鱼、银鱼和白虾,因为色泽都呈白色,所以得名。太湖白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太湖银鱼,长约二寸,体长略圆,形如玉簪,看起来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肉质鲜嫩,营养则极为丰富,无刺无鳞。太湖白虾,须长眼突,尾成叉形,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们特别喜爱的水产品,著名的醉虾就是用白虾制成。太湖三白的主要烹饪方法是清蒸和白水煮,这种大道至简的手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三白的鲜味。

松鼠桂鱼,是苏州的传统经典名菜,桂鱼就是鳜鱼,鱼身切得非常漂亮,像散开的菊花瓣,蓬松的裹上面粉再放入锅里炸得刚外皮酥脆,里面的鱼肉还是非常的鲜嫩,上面再浇上酸甜酸甜的酱,口感酸甜适口,这种糖醋口味最能激发鳜鱼肉的鲜甜,鱼的上面通常还会撒点虾仁和肉丁,是一道非常独特的菜。

秃黄油,是苏州的方言,秃读tēi,意思是“只有”或“独有”。严格来说秃黄油不算一道菜,应该类似是蟹酱,不过这可以说是江南最为奢侈的一道酱了。秃黄油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先把上好的猪肥膘熬出油,加入葱段、姜块爆香,捞出葱姜,然后加入取出的大闸蟹的蟹膏蟹黄炒制,不能带一丝蟹肉,否则就不是秃黄油了。略炒制后再淋上黄酒焖透,可以适当加一点香醋,或者鸡汤、胡椒之类,也可以不加。这样一道奢华的秃黄油就大功告成了。秃黄油可以用来捞饭、拌面或者点缀清淡的豆腐之类的食材,无不让平凡的食材瞬间变得奢华,让清淡的味道变得浓郁。秃黄油可以说把江南的鲜凝缩了。

江南的河鲜除了鱼虾还有莼菜这种珍贵的水生植物。莼菜古名蒪菜,又名水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一般生于湖塘浅水中,我国现在中只有江苏太湖、浙江萧山湖和杭州西湖三处才有,其中西湖三潭印月处的最佳。莼菜不仅因为独特的口感,而且因其蕴含的文化背景引起很多人的向往。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弃官回乡,这就是“莼鲈之思”的来历了。

西湖莼菜汤一般用鸡汤,鸡丝,火腿丝再加上莼菜制成,莼菜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滑嫩清香,汤纯味美,莼菜未舒展开的卷叶像一朵朵荷尖,非常可爱,吃到嘴里鲜嫩润滑。

莲藕也是江南水乡著名的水产之一。湖北人也喜吃莲藕,但湖北人喜欢莲藕炖排骨,江南人更喜欢将另一种水乡的食材——稻米,和莲藕搭配,在杭、宁、苏一带都有这么一道桂花糯米藕。桂花糯米藕制作简单,将糯米灌入洗净的莲藕孔中,米要塞紧,然后放入砂锅,一定不要用铁锅,否则藕会变黑,颜色大打折扣。清水小火慢炖,有人喜欢加上一点食用碱,这样藕的颜色就变得红润。待到米糯时,藕也变得软绵香甜,吃的时候浇上一勺糖桂花,这么一道江南传统中式甜品就做成了。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水晶肴蹄,是江苏镇江地区传统名菜。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误把做鞭炮的硝当作了精盐腌制猪蹄髈,缺发现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作的就叫“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店主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改为“肴肉”,特别是经过冷藏后,皮冻晶莹,又被称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吃的时候一定要配上镇江陈醋哦!

叫花鸡也称叫化鸡,是一道广泛流行于江南的名肴。一般的做法是先给清洗干净的鸡刷上料汁,再用猪网油、荷叶及黄泥土层层包裹,最后丢进柴火堆中煨熟。待闻到香味后,剥去泥壳,猪网油已经消失无踪,打开荷叶,鸡肉的鲜香混着荷叶的清香和猪油的馥郁,让人垂涎三尺。成菜色泽枣红明亮,芳香扑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

吃了几道菜肴,再来看一看江南的主食点心都有哪些。

大概没有哪种美味像蟹黄汤包这样更诱人了。蟹黄汤包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著名面点。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要用大闸蟹的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具有皮薄如纸、吹弹即破、汤鲜味美的特点。每到大闸蟹上市的时候,江南一带的靖江、泰兴沿江而上扬州、镇江等地的蟹黄汤包也上市了,会吸引诸多饕客赶赴盛宴一饱口福。

生煎流行于包邮区,最有名的当属上海生煎。上海人管生煎叫“生煎馒头”,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经最为出名的是“大壶春生煎”,皮香肉嫩,现在出名的有“小杨生煎”等,如今生煎作为上海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生煎的制作和包子很像,不过包子是蒸,生煎是煎。上海生煎底部煎得金黄,上面撒了一些芝麻、香葱。闻起来香香的,咬一口满嘴汤汁,面皮白、松、软,焦底黄、脆、香,肉馅鲜、嫩、甜,还混有芝麻及葱花的香味,非常受人欢迎。

虾爆鳝面是杭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也是江南面食的一个著名代表,既体现了江南面条重浇头的做法,也体现了江南人对河鲜的运用。虾爆鳝面完美结合了面和河鲜,是用爆过的虾和黄鳝做浇头的面。要选用粗壮的鲜活黄鳝,斩头截尾剔骨后切成鳝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直至鳝片黄脆;取鲜活大河虾洗净加蛋清上浆清炒至白嫩;面条下锅煮后,不粘不糊。做好的面,汁浓面鲜,面条柔滑、虾仁洁白、鳝鱼香脆,深受老饕的喜爱。

这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一道江南主食。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

就像北方人离不开饺子,江南人更为青睐汤圆这道美味。不单在元宵节要吃,冬至、春节等一系列重要的节日都少不了白白嫩嫩圆圆的汤圆。汤圆最有名的当属宁波汤圆。相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即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是使用黑芝麻、猪板油、白砂糖等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糯可口。因为这种糯米球在煮的时候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粽子使用江南常见的箬叶、江南盛产的稻米制成,是江南一道著名的美食。江南的粽子最有名的当属嘉兴粽子,尤其是鲜肉粽更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就驯化了水稻,这里也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汉唐以来,嘉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被誉为“天下粮仓”,为嘉兴粽子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最迟在明代,嘉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粽子的制作技艺。当时被称为角黍,端午节吃角黍和雄黄酒已经成为习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