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l4oeln0.html

一、赠扇

(1)端午赠扇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农历的五月端午曾被称为“恶月恶日”。在古人的观念当中,农历的五月其实是阳气最盛的月份,而这个月份中阴气则相对较弱。阴阳会失去平衡。由于阳气过盛会滋生譬如瘟疫,细菌等。而扇子由于其具有扇风的功能,可以驱逐灼热的空气,因此被中国古人视为驱除热毒和驱邪避凶的物品,在以驱邪避凶为主题的端午节中,赠扇子就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习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贞观18年,从那时起,这一习俗就一直在中国流传。

(2)红楼梦当中的赠扇描写

在第二十八回中写贾宝玉在端午节时收到的礼物“却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吗?”袭人道:“老太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一个玛瑙枕。老爷、太太、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你的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这段情节就发生在端午节,也是对《红楼梦》中端午赠扇的直接描写。

二、插艾与赏午

(1)插艾习俗的起源

这其实与历史上著名的黄巢起义有关系。起义军在端午前夕准备攻打城池时,为彰显起义军严明的纪律,所以他们通知百姓用艾蒿表明身份。在端午节当天攻打城池时,起义军只要见到有艾蒿的人家就不会主动去骚扰,此后插艾蒿的习俗也被赋予了躲避战火、躲避灾难甚至辟邪的吉祥寓意。在端午节俗中被保留了下来。

(2)赏午的基本内容

古人端午节吃饭,要喝雄黄酒、吃樱桃、桑葚等时鲜果品,还有赏石榴花等清雅的活动,因为此时正是石榴花怒放时节,这些习俗放在一起,称为“赏午”,作用在于驱赶毒虫。

(3)插艾与赏午的原文描写

第三十一回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过节。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日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昨日金钏儿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受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上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儿的事,知道王夫人不喜欢,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迎春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原本是驱灾祈福的家宴,因为金钏的死去,而增添了悲伤的气氛。但作为曹雪芹第一次描写端午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古人在过端午节时插艾和赏午的相关习俗。

三、吃粽子

(1)吃粽子的两种原因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这个问题,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纪念屈原。但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问给一个来自于南方的人,那么他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那就是纪念伍子胥。我们纪念屈原,其实是为了追思屈原高尚的品质。而对于伍子胥来说,我们也需要了解。因为他也是运用自己高超的智慧拯救了无数的百姓。留下了“拆了相城门,救活一城人”的历史典故。但无论是纪念谁,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这不是一个单纯吃粽子的节日。

(2)原著中粽子与黛玉的幽默

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宝玉和袭人、晴雯在房中发生口角,三人对泣,正值林黛玉进门,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把宝玉和袭人都说笑了。在这个情节中,林黛玉用一个粽子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局面。之前我们展示了端午的常见习俗,同时也表现了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幽默感。同时也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林黛玉这个人物,其并不是只会哭的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

四、斗草

(1)关于斗草的简介

据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又有斗百草之戏”这种游戏的起源应该与人们在端午节采集草药驱赶毒虫的做法有关,斗草有文斗、武斗两种形式,在古典小说《红楼梦》当中主要表现为文斗形式。也就是通过花草的名称、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对仗联句以质量来判断胜负。而斗草中的武斗形式则通常表现为民间所俗称的拔根。这种游戏表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端午节人们以这种形式亲近自然。同时这种游戏的形式也充分表现了古人的闲情逸致。

(2)红楼梦斗草描写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一直在继承和弘扬,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比如说人们在提到端午节时,往往都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甚至有人认为端午节的意义就在于吃粽子。这其实明显是有偏颇的。作为我国的四大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绝对不是粽子、赛龙舟两项能够完全概括的。希望通过我今天的分享能够再次唤醒你,去感受我们国家传统节日与古典名著的永恒魅力。

当然端午节其实除了《红楼梦》所列举的这些节日习俗之外,还有一个更鲜为人知的习俗,那就是谢师。提到教师节,大家可能会想到9月10号。没错,那是国际教师节,然而我们国家传统其实也有教师节。而这个教师节就是咱们的端午节(也有说古代教师节是孔子生日的,在这里并没采用)。端午节的另外一个名称就叫做谢师节,在古代在私塾中学习的学生。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将会给老师送学费,称为节敬。在学习完成时,学生也会在这一天行谢师礼,向老师表达感谢。这一习俗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与感恩精神。现在正是毕业季,让我们借助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向老师表达我们诚挚的感谢。大家还知道什么端午节特殊的习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让我们一起过一个有文化意义和文化底蕴的端午节吧。

参考文献

曹雪芹《红楼梦》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若侵权,请私信我,我将立即删除本文,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