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6月17日

独家推介:

端午节-龙船饭

等您来品尝的龙船饭-荔湾区西朗麦氏宗祠龙船饭、荔湾区海北村龙船饭、海珠区石溪村龙船饭

晚上于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集合品尝龙船饭,龙船饭在18:00准时开始,由工作人员安排入座品尝龙船饭,分享龙舟的竞渡喜悦,品味龙舟饭。

各位味粉,还可以根据交通方便选择荔湾区西朗麦氏宗祠龙船饭、荔湾区海北村、海珠区石溪村,玩寻味和您相约6月17号龙船饭

88元/人

费用已含:

龙船饭(正餐含1)

费用未含:

车费、路费

:深度游玩新、奇、趣、怪、特的地道风景,休闲旅行尽体验

玩点一: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1]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2]

玩点二:缅怀历史

纪念屈原

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玩点三:法定节日的放假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法定节日的,端午节法定假日是1天。

端午节放假是为了让人们在休息身心的同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历来是中国很重视的传统佳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了人们在端午节放假里最先能想到的东西,随着人们对传统佳节的日渐重视,端午节重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端午节放假一天,然后把大礼拜调整过来,形成连续休息三天。玩点四:龙舟竞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清乾隆二十九年(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玩点五:粽子美味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玩点六: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利,驱病邪。在城市很少看到这个习俗了。雄黄酒市场上有售的,但咱可从来没有喝过。

:地道野生食材,地道烹饪煮法,地道用餐环境,地道风味人情。

食点一:龙船饭-端午节美味

龙船饭是广东省地区传统民俗,珠三角地区水乡龙船文化的重要一环,每年端午节期间,每每划完龙舟,都会组织在一起吃龙船饭,对于村民来说,划龙舟是对神的敬仰,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为神圣之物,寓意一种好意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除了比赛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领取龙船饭。在吃龙船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平等的,无论你的身份贫富贵贱,条件是一定要自己亲身来领取,拿了一定分量的龙船饭,回家跟大锅饭煮在一起,让全家人都沾沾好运。

菜单-龙船饭的菜单(10菜一汤,寓意圆圆满满、风调雨顺)

1发菜三丝羹汤(汤)

三丝发菜羹,富含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招牌营养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的特点,能促进肠道蠕动、去积食、对防治咳喘、糖尿病、高血压、烦渴、失眠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湿发菜50克,笋丝、香菇丝、胡萝卜丝各50克、盐、味精、老抽、上汤、二汤、胡椒粉、湿淀粉、花生油、料酒

2盐焗鸡

盐焗鸡是一道特色传统粤菜系客家菜,也是广东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梅州、惠州、河源等地,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典菜式,原材料是鸡和盐等,口味咸。

主料

三黄鸡(1只)、沙姜(1小块)、香菜(2棵)[4]

调料

米酒(1/2杯)、粗海盐(3包,共3斤)

工具

厨房纸(4张)、深底瓦煲(1只)

3五味鹅

台山五味鹅是是珠三角一带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觉嫩滑可口,五种味道和谐地在唇齿间交融,吞罢还久久留香,最特别的是鹅骨的味道,就像新年食品脆角一样,香酥脆口,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追溯到年前,那时汶村和海宴两镇家家户户有饲养家鹅的习惯,由于山清水秀,田沃草肥,家鹅都长得健硕肥壮,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宰鹅祈福,久而久之,宰鹅煮鹅流行起来。

鹅克。

白砂糖5克老抽10克白酒25克腐乳(红)30克八角15克盐5克植物油25克各适量。

4发菜蚝豉顿猪手

发菜蚝豉炖猪手是一道家常菜,制作原料主要有猪前蹄,发菜等,

猪前蹄1只(约克),发菜(干)20克,蚝豉克,生姜1大块,大蒜5瓣,红腐乳(南乳)4块,盐3茶匙,鸡精1.5茶匙,生抽15ml,老抽5ML,料酒15ml,油适量

做法:

1.1.所以材料准备好;

2.2.将发菜用清水浸软,滴下数滴生油,用筷子将发菜略搅,使杂质粘附浮油上,以便拣去,洗净;

3.3.清水将蚝豉浸开,洗干净;姜,大蒜去皮拍扁;葱洗干净切大段;

4.4.将猪前蹄烧刮干净,开边斩块,放入清水中,加葱和姜氽过,再用清水冲去血水后,沥干水分;将干净的发菜,蚝豉,分别放入开水锅中,氽过;

5.4.姜,大蒜去皮拍扁;葱洗干净切大段;

6.6.半小时再放蚝豉,发菜一起再炖1小时左右,锅中汤浓汁厚,猪脚呈红亮的颜色,即可

5豉汁盘龙鳝

豉汁蒸盘龙鳝是粤菜的一种,用鳝鱼和豆豉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原料:

鲜活鳝鱼克,豆豉汁15克,柱侯酱10克,生蒜茸10克,炸蒜茸10克,姜

末5克,青椒末10克,葱花5克,陈皮末3克,生粉15克,精盐3克,味精1克,酱油10克,胡椒粉1克,白糖5克,香油5克,植物油20克。

制作方法:

1.先将鳝鱼宰杀,剖开洗净,用热水烫洗去粘液,从头至尾在鳝背上每隔约2厘米切一刀,背骨断但腹不断,洗净滤干水分。

2.将鳝鱼加入生熟蒜茸、姜末、青椒末、陈皮末、豉汁、柱侯酱、精盐、味精、白糖、香油、酱油、生粉拌匀。

3.把调好味的鳝鱼摆放入圆盘中,将剩余味料铺放在鳝鱼身上,放入蒸锅内用大火蒸约8分钟至刚熟,取出,在鳝鱼上面撒上胡椒粉、葱花。

4.炒锅置火上,加植物油烧至滚热,浇淋在鳝鱼上面即可。

6家乡扣肉

家乡扣肉是五花肉、黄花菜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一道菜品。

原料

五花肉克,水发黄花菜克,上海青50克。

调料

姜、葱各适量,味精,白糖,酱油,绍酒各1小匙。

做法

1、将五花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姜,葱,绍酒,白糖,酱油,味精,烧至上色,上海青洗净,焯水待用。

2、将五花肉去出晾凉,切成大片,争气地摆放在扣碗里,再放入黄花菜,加入烧肉原汁,上笼蒸至酥烂,取出扣肉盘中,用上海青围边即可。

7龙船菜

1.准备好姜、蒜,均切片即可,喇瓜、猪肉切丁,辣椒切小块;肉丁用盐、糖、白酒、油、生粉抓匀,腌制二十分钟;热锅凉油,下肉丁炒熟,捞起备用;锅下少量油,把姜、蒜慢火爆香,下瓜丁爆炒均匀,后放入辣椒块继续爆炒均匀,期间可以放入适量白酒和水,保持锅一点湿润2.下入肉丁炒匀,放盐、糖、酱油快速炒匀马上出锅

8生菜扒冬菇

中文名

冬菇蚝油扒生菜

主要食材

冬菇(干品)20克,生菜克

口味

咸鲜

配料

鸡油一小块,蚝油、油盐、糖

1.冬菇泡发洗净,生菜洗净;

2.将冬菇放过面水,和鸡油一起炆至干水后,倒入蚝油、糖拌匀;

3.生菜开水灼熟捞起;

4.生菜垫底,冬菇在上,逐一码好,将剩余的冬菇汁均匀浇在菜上面即可。

9萝卜酸浮皮

10粉丝虾仁

主料:粉丝克

辅料:虾仁80克

虾仁炒粉丝

调料:辣椒(红,尖,干)10克,姜10克,大蒜(白皮)10克,花椒5克,小葱30克,盐8克,鸡精4克,花生油25克教您虾仁炒粉丝怎么做,如何做虾仁炒粉丝才好吃 1.粉丝稍煮,看到变白后立即捞出,冲凉;

2.辣椒、姜、蒜分别切粒;

3.花椒、葱(葱白切段,葱叶切花);

4.油锅烧热后下辣椒粒、姜蒜粒、花椒爆出香味;

5.再放入虾仁炒变色;

6.下粉丝,倒点酱油,再放入葱段,翻炒片刻;

7.撒点鸡精、盐,炒匀,出锅装盘,撒上葱花。

小帖士-食物相克:

虾仁: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11盐水菜心

盐水菜心是一道鲜美的菜肴,堪称素菜中的“佛跳墙”,吃起来清爽可口,老少咸宜,又十分解腻,同时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减肥美食,所以非常适合在夏天食用。而它的做法十分简便,人人在家都可以操作,所以是一道非常常见的家常美食

菜心洗干净备用,锅中放入开水,大约是菜心的两倍,在水中放入盐目的是使菜心熟的更快,因为盐有渗透作用是菜心变的更加翠绿和脆嫩,在水中放点油这样菜心就更加光亮,看了有食欲,把菜心放入水中烧开捞起装盘,用清汤加盐、味精、姜汁调好味浇在菜心上后即可享用。

原料:

菜心克。辅料:

盐水菜心(5张)

油1汤匙、盐1汤匙(我用的是细盐,粗盐的话要减分量)、生姜1大块。

做法:

1、菜心清洗干净,在水里泡半个小时;

2、生姜切成姜丝;

3、热油锅,爆香姜丝,放盐进去炒几下;

4、倒进适量的清水,水量要多,要够没过菜心,大火煮开后放进菜心,用筷子心稍压一下,要让水没过菜心,然后帮菜心翻个身;

5、盖上锅盖,大火煮至水开,揭开锅盖,继续煮5分钟,试一下味,水的味道咸那就对了,这样菜就刚好够味,如果不够可以在放点盐;

6、把菜心连部分煮菜的水一起装碟就可以啦!

:圈子游,良朋好友,说走就走。

圈子旅游,三五知己,亲朋好友独立成团,尊重您的隐私,满足个性追求。

世界乡村美食旅游

广州东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报名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夫奇银屑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