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暑期神剧《新白娘子传奇》么?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影视剧,其中“端午现迹”都是浓墨重彩的一段。白素贞的千年道行虽然在人间已经扛过了几个端午,但是这次败家老公拿出的雄黄酒让她在劫难逃。可为什么端午节要喝雄黄酒呢?这还要从“五毒”说起。

五毒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这五种毒虫分别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其中蜈蚣之毒谓之榜首。但这五毒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可入药。为了避"五毒“之害,人们会给小孩子穿上有五毒图案的衣服、肚兜---“五毒衣”,也会用红纸剪出五毒的形状,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贴在屋子里,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古代民间未满周岁的小孩都要到外婆家去过端午节,谓之躲“午”。有一种说法,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

善正月,恶五月

古代由于生产水平有限,人对自然的生杀予夺多半还是逆来顺受的。农历五月份,酷暑将临,蛇虫繁殖,细菌滋生,很容易引起瘟疮蔓延。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九毒日一共有九天,具体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

于是,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恶月,五日是毒日、恶日,五月初五则是五毒尽出的日子。战国时的孟尝君就因为生在五月五日而遭人歧视;南朝将军王镇恶,因生于五月五日,起取名为“镇恶”。所以端午最初是个充满禁忌与敌意的日子。

雄黄酒能喝吗?

端午节里驱灾辟邪,祛病解毒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雄黄酒。《本草纲目》有:“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主治百虫毒、蛇虺毒。”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五“雄黄酒”一则里说:“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

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雄黄是一种含有硫化砷物质的结晶体,浸酒后,三硫化二砷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砷中毒,甚至会致瘤。所以,不单单是白素贞,就连许仙也是不能喝的!而有些地方将雄黄水或雄黄酒洒在屋里的做法是很可取的。

画额与涂黄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或者手足心处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住五毒。民间还认为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叫涂黄。清《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在江苏南京一带,还有端午用雄黄“破火眼”的习俗。取清水一盂,入雄黄少许,鹅眼钱(钱体轻小如鹅眼的铜钱)二枚,以此水涤眼,谓之破火眼,一年可免眼疾。

五黄

端午除了吃粽子,这些食物也是端午的餐桌上要预备的: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连同雄黄酒合称为“五黄”。

端午纪念白素贞

白娘子酒后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为救许仙还阳,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盗仙草”一段。而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也救了百姓,所以当地在端午节会祭白娘子。

天气热加雄黄酒就能镇得住白素贞么?其实,在饮雄黄酒之前,原著中写道,许仙在店里问一个小二:“臂上套的什么东西?要来何用?”小二笑道:“怎么这个老什子,相公还不识货么!这叫做蚊烟,端阳午时点了,一切蛇虫五毒秽恶的气味,都可以驱逐的。”也就是说,蛇是怕这种蚊烟的。于是,许官人毫不犹豫地将这种蚊烟买回家点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之间一定要坦诚。不然每年端午节怎么过?

赞赏

长按







































卡力孜然酊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