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重点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AbstractPigletedema)又称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由定植于仔猪小肠内的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主要发于断奶仔猪,小自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本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给仔猪的生产和商品转化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病原 本病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直杆菌,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存在,无荚膜,有鞭毛。引起本病发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不是外来的或者偶尔经消化道进入的。此类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适当诱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作用下,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所以说导致本病发生的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春秋两季气候多变之时最容易发生,多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10%~35%,死亡率达90%以上。仔猪出生时未及时吃到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不良(如蛋白质过高,缺少硒元素和维生素E等)或者突然改变,气候剧变,易于诱发本病。大型集约化养猪场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不容忽视的因素。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多种血清型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引起本病发生的血清型为O(最多见)、O、O、O45、O8等几种,引起仔猪发病的血清型往往带有K88抗原。据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往往有差别,如在湖北省引发仔猪水肿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其中以O、O、O、O8血清型最多,这4种血清型的菌株共有18株,占所有能定型菌株的72%,占全部致病菌株的64.3%;汉中市流行的血清型为O;从天津地区分离鉴定猪水肿病大肠杆菌27株,并测定了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定型的23个分离株分属O、O、O、O、O、O、O、O21、O8等9个血清型(4株未定型),其中O、O、O为优势血清型,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三、临床症状 出生时发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常便秘,但发病前一二天常有轻度腹泻。病猪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搞,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触动时表现敏感,发呻吟声或作嘶哑的叫鸣。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至后肢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脸、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也有长达7天以上的。 四、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为水肿。可见死亡仔猪营养状态良好,头部明显水肿;血液凝固不良,腹部皮下脂肪黄染;大肠、小肠、结肠系膜均有淡白色透亮的胶冻样水肿,水肿面积较大,厚达1cm左右;胃壁水肿,尤其胃大弯部的胶冻样水肿厚达2~3cm,胃底部有弥漫性出血变化,肝脏质地脆弱,呈土黄色;脾呈暗红、肿大、边缘有较多红色小丘状突起;肾质地较软,色苍白;心包积液,心肌柔软;肺呈暗红色,体积增大,质地实在,切面多汁、多血,可挤出红色泡沫状液体,肺组织块投入水中下沉;全身淋巴结水肿,尤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严重。 五、预防措施 因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与外部应激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5、1孕母猪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仔猪应及时吮吸初乳。用针对本地(场)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进行接种妊娠母猪,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或者对25日龄以上的仔猪接种灭活苗可获得主动免疫。 5、2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去势最好在断奶前10天左右去势,这样应激小,刀口愈合快,断奶前10天之内和断奶后20天之内不进行任何防疫,禁忌断奶、去势、防疫同时进行。 5、3适时断奶和选择适宜的断奶方法。一般以6-7周龄断奶为宜,此外,还要根据仔猪的个体情况、采食情况和天气变化等灵活掌握。而在众多的断奶方法中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一次断奶法”较好,就是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原圈饲养,这样可以减轻断奶对仔猪造成的应激影响。 5、4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干燥,经常打扫、消毒。补饲、断奶不要太突然。 5、5应加强对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料单一化,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蛋白质应控制在18%-20%为宜,营养浓度过高易引起水肿病。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养条件,断奶后切忌饲喂过饱,防止受寒受冻及贼风侵袭,以消除诱发因素。在发病地区断奶前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套餐”,也可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药物预防。 六、治疗 由于本病的死亡率较高(90%以上),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本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也能有效地减少损失,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百痢一针停0.2毫克/千克体重加磷酸地噻米松5~10毫克/头,肌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5~10毫克/千克加Ve毫克/头,每天2次,连用2~3天。 2、给患病仔猪口服盐类泻药,其目的是把停留在肠道中的细菌毒素尽快从粪便中排出体外,可用硫酸镁或硫酸钠25头口服,2次/天。抗菌脱敏:给患病仔猪开泻的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体重与维生素B1、维生素C各2支/头肌注;恩诺沙星10mg/kg体重肌注,连用3天。 3、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是利尿、脱水、抗菌助消化①麻黄、白术、陈皮、白芍、木通、附片各20g,知母、泽泻、茯苓、车前子、麦芽各15g、细辛5g,桂枝、生姜各10g煮水内服,1~3剂可愈。②茯苓皮、白术、厚朴、青皮、生姜各20g,陈皮、大枣各30g,泽泻,甘草各15g,乌梅3个,用于15Kg重仔猪,煮水分2次内服,2~3剂可治愈。③茯苓等、牵牛子、木通各15Kg,石斛、苍术各20g,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10g,煮水后加雄黄粉30g,分2次内服,3剂可治愈。 4、中西医结合治疗庆大霉素12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10%维生素C3毫升混合肌注,每天1-2次,配合“套餐”拌料使用。中草药辅助治疗,用车前子20克、青木香80克研末。并加适量蒜汁(大蒜约50克左右)饲喂仔猪,每天2次。 养猪生病不用愁,大佬养猪解你忧!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针对猪病诊治方面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猪病防治我们更专业! 大佬不需要大家打赏,只希望您在文末点个“在看”,把好文章推荐给朋友,让更多人一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4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艾草飘飘粽子香,端午佳节齐安康
- 下一篇文章: 饮雄黄酒等于喝砒霜,别再用生命为传说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