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4/6016.html

:对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会注明出处和作者,但不对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页面证明。本平台将根据版权人的意见对来源和作者进行更正或删除此文,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

蒜泥灸是将大蒜捣成糊状,敷在穴位上,达到类似艾灸的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此法记载于《本草纲目》:捣足心治霍乱、腹泻、痢疾、流鼻血;应用内关治疗疟疾。现代人还在蒜泥中加入其他药物以增加疗效。

操作:取一些大蒜(最好是紫皮蒜),捣成糊状。根据病证需要,蒜泥中还可加入中药细粉,拌匀。

取3~5g敷于穴位区,用无菌敷料固定。艾灸时间每次1~3小时,以局部瘙痒、发红或起泡为度。

或隔日一次,每次取1~2个穴位,穴位轮换,7~10次为一疗程。

主要适应症:咯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鼻出血、肺结核等。

注意事项:

1.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涂抹蒜泥后反应不同,宜密切观察并掌握涂抹时间。

2.涂抹后,如果水泡较大,用消毒针将水泡液抽出,再涂抹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直至痊愈。

艾灸治疗7例。

1.急性咽炎

穴位:合谷

处理方法:取一只活蜘蛛,剥大蒜1瓣,冰片0.3g。将所有药物捣碎成泥,敷于一侧合谷穴。敷1.5~5小时后,敷处会发热起水泡,即拆药。如果不愈合,另一侧贴合谷穴。

2.扁桃体炎

穴位:合谷

处理方法:将蒜梗与适量雄黄捣成泥备用。患者的合谷穴常规消毒,取部分雄黄蒜泥敷于合谷穴,用无菌纱布覆盖。单侧扁桃体炎贴于同侧合谷穴。双侧扁桃体炎贴敷双侧合谷穴。一般给药后3~6小时会起泡沫。起泡后,如果气泡较大,可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仍用无菌纱布覆盖。起泡后,喉咙的疼痛很快得到缓解。随着水泡逐渐增大,全身症状逐渐好转,扁桃体也随之缩小。

3.牙痛

穴位:养老

治疗方法:将七瓣大蒜中间的芽芯取出,捣成泥状,用75%乙醇棉球消毒患侧老年穴位,晾干,将蒜泥敷在穴位上,用敷料覆盖,用胶布固定,10小时后揭去敷料,刺破穴位上的水泡,沥干液体,擦干,涂上紫色药水,再包扎三天,局部皮肤就会平复。一般治疗一次,牙痛就停了。

4、病毒性肝炎呃逆

取穴:涌泉

治法:先在患者双涌泉穴处涂少许小磨香油,再用研碎的1瓣生大蒜外敷该处,并用胶布固定,当患者觉双涌泉穴处发热微痛时撤去,如患者不觉涌泉穴处发热疼痛时再重复下一次

5、变态反应性鼻炎

取穴:印堂

治法:独头大蒜5g,轻粉0.25g,共捣如泥(现用现配)。将约2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约6mm的圆孔,圆孔对准两眉间印堂穴贴上,然后取蒜泥如绿豆大放入孔内,再贴上一层胶布。约经15~20分钟(或时间更长)后,感觉穴位灼热不可忍时去掉。可见起一小泡,注意不要将泡弄破。约经3~4日让水泡吸收愈合后,再作第二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0日再作第2个疗程。如果不慎泡破,用紫药水涂搽即可,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愈后不留瘢痕,仅有局部色素加深,不久自行消退。

6、小儿鼻衄

取穴:涌泉

治法:取洁净大蒜瓣3~6g,压碎,捣烂成泥,涂于纱布上,交叉敷在涌泉穴,即左侧鼻孔出血敷右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涌泉穴,双侧出血则敷双侧穴位,并用纱布固定好。每次敷贴6~8小时,一般1次可愈。如不愈,每日1次。血止后,即以温水洗脚心。

7、肝炎降酶退黄

取穴:经验穴(三角肌上缘)

灸药制备:取甜瓜蒂、青黛、冰片、茵陈各2g,研成极细末。另取紫皮大蒜2~3瓣,剥皮捣成泥状,与上述药未调成糊状备用。

灸疗方法:将药蒜泥置塑料或玻璃器皿内,倒扣于三角肌上缘,用纱布固定。待局部贴敷发泡后(24小时内)取下复方蒜泥,用消毒针具刺破水泡,排除泡内液体,继用龙胆紫药水涂擦水泡皮肤,消毒纱布覆盖。3~5日结痂。一般为20日贴敷一次,2~3次为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