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ldquo平安桐乡rdquo http://www.tongxiangzx.com/txsfj/8335.html

端午

1

水上赛舟,千古圣贤一泯

湖水被刺眼的阳光打上一层晶莹剔透的闪光,波光粼粼的水面在大街小巷的呐喊声下都颤抖起来了,湖面中心的人群聚集了起来,那个单薄的小亭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一片,手中挥舞这鲜红的彩带。朝远方的岸边眺望,果然,隐隐约约看到了色彩夸张的龙舟正在蓄势待发,船上那群意气风发的少年,穿着各自民族的衣裳欢笑着,手中的船桨早已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旁边的人喊叫着,欢呼着……只听见一阵响彻云霄的令下,错杂有序的鼓声急匆匆的响了起来,没有重在一起的鼓点却各自有各自的节奏,那群裸露着膀子的少年整齐划一的抬起、落下,一排排就像离弦的箭射向箭靶,不大一会,他们就划过湖中央,朝着终点冲去。龙舟越靠近终点岸边越是晃荡的厉害,那群少年嘶吼着,恨不得将声音化为一双手,推着龙舟冲向终点。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响起伴随着小贩们的人呐喊声那个独领风骚的一支上的少年跳上了岸,他们兴奋的带上荣誉的花环,手里拿着翠绿翠绿的粽子,皱在一起的笑颜仿佛阳光般耀眼……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在湿润的春风中,伴随着赛龙舟的喧闹和粽子的美味大张旗鼓的来了,但端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很早之前在周朝的记载中就有5月5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如今的端午演变的如此隆重,还得从一位圣贤说起,他就是屈原。他活跃在春秋时期楚怀王的那个时代,我们熟知的屈原是诗词界的大家,是千古难遇的文学者,可遗忘的是他曾是楚怀王的政客。他倡导举贤授能,国家富强,在当初提到联齐抗秦的事件中,遭到各路贵族的排挤,屈原自此被暗害革职流放,在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各种诗词,流芳百世。在公元前年秦军破楚国的那一刻,屈原在悔恨和爱国之情的交错下,在5月5日写下对后世影响至今的绝笔之作《怀沙》投身于汨罗江,他将他壮丽的爱国主义融入到汨罗江深远流长的江水中。在屈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这种精神和他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渔夫们划船捞屈原尸体的事件演变到最后的赛龙舟,当时人们为了保护屈原想出了用树叶包饭的方法驱散幽魂,也就是现在的包粽子,这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更是一种对于千百年来文化的一个升华。

每到端午那天钟响的一刻,人们那动荡的心仿佛活过来一样。在人群的喧闹中去怀念那样一个伟大的人,更是对我们以后生活的一个激励,看着数以千计的龙舟在水面擦过,品着粽子入口即化的味感,我仿佛回到了汨罗江边,那个人,毅然决然的身影,正当我想一睹真容的时候,一眨眼,又回到了窄窄的街巷里,两边的摊贩热情的招呼着,老人们谈笑着谁家粽子好,我释然一笑,走出了这条深巷……

文:高友谊

2

不朽的节日—端午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晏殊《浣溪沙·端午》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背影。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转眼间,端午将至,南北方的人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了!空气中都弥漫着香甜粽子的味道、芦苇叶的清爽、蜜枣的甘甜,它们的结合让人回味无穷。这味道中夹杂着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记忆中开心的笑容,口中香甜的粽子,都是家乡的味道。

但是,在我们庆祝端午的同时,它也让人心生对家乡的思念。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是孩童时期的快乐。带着香草,吃着粽子,虽然也听家长们说过端午节的缘由,但更多的是带给孩子们吃喝玩乐的快乐,家的温暖和妈妈的味道。长大后,便不再有孩童时期的快乐了,更多的是身处异地对家乡的怀念。

然而,庆祝端午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要属那个人人称赞的三闾大夫——屈原!史书记载,公元前二二七年的五月初五,有一个形容憔悴、身如枯槁的人,披头散发的走到了汨罗江的江边。他很爱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终,这样的一个人绝望了,抱石投了汨罗江。汨罗江自此被迫收容了一个爱国仁人的灵魂。

屈原让后人的生活里走了一个端午节,端午节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赛龙舟,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抚慰着一个忠魂。

现如今,端午节的气氛愈加浓郁,端午节的特色也更加明显。这个节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乐,更是对曾经伟大爱国诗人的悲痛怀念。我们心中要保持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意,在现在的生活中也要不时地提醒自己要具备一颗爱国心。

时代变迁,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人民的精神。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是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为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我们一代又一代将永远把它传承下去。

文:高友谊

3

陇上端午

仲夏将至,粽米飘香。

“你们端午节戴荷包吗?”

“你们吃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呀?”

端午节还未到,我便开始充满期待地问大家。办公室里顿时叽叽喳喳,各自说起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从小到大,端午节是我每年都期待的节日之一,吸引我的不仅是它那丰富有趣的民俗气息,更是传统节日背后的团圆和安心。

我的家乡在甘肃的某个小镇,那里民风淳朴,美食众多。每年端午节前的十来天,很多摊贩扛着挂满彩色荷包的架子走街串巷,卖香草和艾叶的摊贩聚集在闹市区,放学的学生和下班的年轻人聚集在摊贩前挑选荷包和五彩绳,这些端午荷包和五彩绳有的是手工缝制而成,有的是机器缝制,但都会在上面撒上香草,寓意辟邪消灾,保佑平安。

端午节前的十来天,街上会摆出一些小吃,例如晶糕,酒麸子,油圈和咸鸭蛋。晶糕是在糯米里加入葡萄干红枣等蒸成的,然后放在一块油饼上食用;酒麸子是将燕麦煮熟后加入酒曲发酵三两天即可,闻起来带有家乡特有的淡淡酒气和丝丝酸甜,油圈则是用荞麦做成饼油炸,由于中间露出一个大圈,故而称为油圈,这些小吃其貌不扬,但入口都很美味。记忆中,母亲总是一副乡下妇人的勤劳模样,每逢过节前几天,母亲起早做油炸的馓子,酒麸子和油饼,将它们送给亲戚和邻居。从前的日子似乎很慢,左邻右舍坐在院里一起多了很多个端午,现在想起来仍旧温馨而亲切。

端午节那天,大清早街上就会很热闹,卖艾草的,卖荷包的,卖晶糕的,卖粽子的,卖五彩绳的,卖雄黄酒的......早市上到处都是一片叫卖声,很多人在这一天都会早早起来和家人一同去早市,先买好荷包挂在腰间,再一对五彩绳带在手腕上,去早市买粽子和其他小吃。故乡的粽子都是甜粽,香醇的糯米里包着大枣和葡萄干,若是觉得糯米里的糖分不多,粽子摊贩会给一包糖汁,吃的时候将糖汁洒在上面即可;买完早市的端午节小吃再去挑几根新鲜的艾蒿,艾蒿是端午节用作插在门上的一种植物,有种特殊的味道。

端午节这天,人们也会佩戴装有雄黄粉的香囊,也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又名“鸡冠石”,本身是一种有毒的中药,但由于雄黄具有杀虫和解毒的功效,所以端午节这天,也会少少饮一点雄黄酒,也有人会专门买雄黄粉洒在荷包上,让荷包散发一种中草药的味道,这也是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像一杯馥郁芬芳的茶,清香悠长;端午节像一本底蕴深厚的书,荡气回肠。千百年来,时间遥远得让分明的四季变得模糊不清。后人听不到屈原时代的车马喧嚣,看不到战国七雄的金戈铁马,触不到汨罗江畔的凄风苦雨。但不论何时,人们会在端午这天,感怀故人,祈求平安。心中有爱,穿枝拂叶也不觉悲凉;心性淡然,披荆斩棘也不会畏惧。

碧艾香蒲处处忙,人在项目闻粽香,庆端阳。

文:白梓铭

4

粽叶飘香,游子思乡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佳节,在外的游子最渴望的,还是吃一口母亲做的粽子,为父亲倒上一杯黄酒。端午节于我来说,是粽叶的清香飘远;是艾蒿的沁人心脾;更是游子思乡的浓烈醇厚。

每年端午节和家人通电话时,他们生怕我在外边吃苦了,总要把家里做的粽子给我寄过来。今年端午节,我一定要告诉他们,我在外边很好,尽管在异地,但是在这里项目很关心员工,员工对公司也有着归属感。在这里我不会感到漂泊的落寞。

为了迎接今年端午节,项目上组织了“烧烤日”活动。和同事们齐心协力,装好烧烤架、就着刚烤好的烧烤,谈心言欢。尽管身处异地,但却少了一分游子独在异乡的落寞不得志,多了一分公司的贴心与同事的陪伴。

故乡是一个人最坚实的港湾,每逢佳节倍思亲,参加工作以来,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漂泊在外才想起父母日渐泛白的双鬓。我觉得,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它更是一曲萧音,让漂泊在外的我们回忆起家乡的味道,想起身后的父母。无论我们走了有多远,故乡与父母始终在我们身后。

每到这本该和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言欢的时刻,在外的游子总会感到无比的惆寞怅然。但是,从小就被父母牵挂,如今也该学着少让父母担心。单位也在各个佳节来临之际为我们举办活动,送上福利,让我们这些游子哪怕在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既然不能陪父母过每一个佳节,那就在这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他们种下最美好的祝福。

文:陈城旭

5

我的端午

今年是我从龙舟队退役的第二年,也是长大后第二个没回家乡的端午。随着节日逐渐临近,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

湖南有两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叫小端午,是女儿回娘家送粽子,而农历五月十五叫大端午,是母亲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一般就母亲一人过去,不像小端午那般隆重。

我的家乡在洞庭湖附近,距离汨罗江也不算很远。端午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早已充斥了我的生活,伴我一路成长。小时候,总是系好五色线,戴好香囊,随着人潮一起采艾蒿,印象中家里的粽子总是煮熟后放在甘冽的冷水中,撕开后满手清香,余韵悠长。自打上了初中,我就成了家乡龙舟队的一员,作为屈原投江之地,全国只有湖南的龙舟是有祭龙仪式的,当地人将之视为逢盛世、庆丰年的大事情。届时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这种日子陪伴了我好久好久。

很庆幸,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经历传统节日习俗的余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盈,总是感觉节日气氛不似从前,自打大学毕了业,我也退出了家乡的龙舟队,把这一身韧劲和冲劲,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了。

文:陈寒星

美编

潘莹编辑

周爱莹

建品质工程

筑长青基业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