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m.39.net/pf/a_5779538.html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

奶奶都会摆好箬叶、糯米

手把手的教我包粽子

每一个歪歪扭扭看似不成样的粽子

因为拥有了亲手制作的温度

而变得格外美味

马上就快端午节了

大家准备好过节的东西了吗?

小编仿佛现在就闻到了粽香呢~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端午节习俗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在外打拼,到了端午节,即使买到的粽子多贵,多特别,在心中,却也总是不及家乡的味道。也总思念起和家人在鹿亭郊外采粽叶的欢喜。

3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为自己发病),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4

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家家大门两边都要悬挂菖蒲和艾叶,一边两串。此外,很多人还喜欢将晾干后的菖蒲或艾叶熬水,给娃娃洗澡,避免蚊虫叮咬。

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而且艾草还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

5

点雄黄酒,吃五毒饼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通过小编的介绍

你是不是对端午节

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小编有话说

端午节就快到啦,三天的小长假,开心吧!激动吧!

不少朋友在互祝“端午节快乐”了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错了!

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水。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好啦,不说了~

家里人喊小编包粽子去了~

via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变现自媒体流量,我用云堆

-云堆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