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老的

传统节日

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全国各地习俗不同,

商洛的端午节习俗,

你知道多少呢?

戴“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青、白、红、黑和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五种元素。端午时以五色彩丝系在臂腕上,名之“长命缕”,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古人相信有辟邪作用,可以祈福纳吉。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冲走。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

佩戴荷包

荷包又称“香囊”。在商洛,端午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荷包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又装有药材和香料,带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香包的大小,形状没有规定,小则直径只有半厘米,陕西关中人称之为杏核,一般串在彩缕上。

穿五毒肚兜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具体是指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悬挂艾草

端午节时,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艾草借以避邪。《本草纲目》说:“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是一种中药材,它可以用来防病和治病。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按商洛的说法,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点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商洛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蚊虫、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讲述五月端午节时,蛇精白娘子因为饮了雄黄酒而现出蛇的原形。

吃粽子等特色美食端午节的早晨,陕西人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臊子面。其中粽子作为节令食品,风行全国,但是,商洛人吃的粽子与众不同,名为:槲叶粽子。槲叶粽子煮熟之后,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清香扑鼻的槲叶味,入心入肺,加上糯米的香味,馋的流口水。剥开粽子的外衣,晶莹透亮的米,隐约露着里面的红枣和花生,一口气能吃三个。以上是商洛端午节常见习俗,你还知道与众不同的习俗吗,或者你还知道端午节特别美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哦!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毕业旅游季

青春不散场,趁现在安排一场莘莘学子的研学商洛之行!

●秦岭康养避暑游

如果奶盖有点腻,那么来点商洛“云盖”!吸一口,纵享清凉

●丹江再上央视!生态人文电视纪录片《汉丹清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在商洛这些亲子避暑佳地读童趣诗,看看古代的孩子怎么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