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断肠草,中药名。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elegans(Gardn.etChamp.)Benth.的根、叶或全株。别称: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外用适用于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适用于除四害,杀蛆虫,灭孑孓。

图片

产地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生海拔-米山地路旁灌木丛中或潮湿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

性状鉴别

老藤呈圆柱形,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灰黄色,具栓皮,为软木栓皮,较硬,裂成不规则纵沟和横裂隙,厚可达0.4cm。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极薄,红褐色,易与栓皮一起剥离,木部黄白色、黄棕色,有多数细孔,髓部浅棕褐色。气淡,味微苦。

炮制方法

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即成。叶和全草在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

辛;苦;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适用于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适用于除四害,杀蛆虫,灭孑孓。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禁忌

只作外用,禁止内服。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会腹痛不止。

误服应对:

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炭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相关配伍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⑤治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岭南草药志》)

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岭南草药志》)

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金疮,乳CE,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2.《别录》: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3.《蜀本草》: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4.《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毒,洗螆癞。

5.《本经逢原》: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6.《岭南采药录》: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7.《广西药植图志》: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8.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来源于网络)

推广

业务咨询及合作

网站广告位招租









































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