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制香囊防流感防瘟疫
香囊是一种用于盛放香料的小囊,佩戴在身上作为饰品,可叫香袋、花囊、也可以叫做荷包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因佩戴在身,又称“佩香”“佩帏。香囊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屈原《离骚》中这样描述:"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的江篱、辟芷、秋兰均为香草,佩在这里既指香囊,也含佩带之意。香囊一般用纱、罗、锦、锻等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人们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意思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来表示敬意。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记载的就是女子佩戴香囊用于辟邪。清代佩戴香囊是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皇帝就下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并且他自己也会在端午节的这一天佩戴“龙舟荷包“、”五毒荷包“。制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蒼術、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葉,另加冰片,还可以适当加入蘇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陳皮、零陵香等材料。屈原《离骚》:“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明当时的香料便是辟芷、秋兰。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药枕和香囊。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药枕内填塞香草,为祛秽保健之用;香囊内装有茅香、辛夷等中药和香料药物。虽然先秦两汉时期文献未见药枕和香囊剂,但实物资料显示,早在西汉时期药枕和香囊剂就已经出现。东晋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有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魇寐的记载。古代中国疫病防治史中,芳香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芳香化浊类药物进行避瘟是古代医家的重要思想,中医温病学家叶天士认为“未受病前,心怀疑虑,即饮芳香正气之属,毋令邪入为第一义”;清初医学家喻嘉言指出“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书中的辟瘟杀鬼丸等,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以芳香之品为主,这些药方既可燃烧,又可佩戴,还可吞服,具有避免邪毒、防止“卒中恶病及时疫”之功。芳香药物能打开人体的孔窍,气机通畅,而人体的气机一通畅,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了。《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自能除邪辟移也”。为什么古人喜配香囊 1、身份的象征 幽香的体味被当做是华贵的身份的象征,因此,古时的贵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随身携带香囊,以沁人的香气显示自己的身份。 不仅是现世的生活中的贵族们喜欢佩戴香囊,就算是身死之后,贵族们也热衷于将香囊作陪葬品,以便在另一个世界中可以继续享受。香气是飘渺神秘的,无论何时,对人们总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2、装饰品 香囊,还是一种装饰品,用来装饰车辇、睡床等等。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七《奢侈二》中有这样的描述:同昌公主乘坐七宝步辇。在车辇的四角缀饰有五色锦香囊,囊里装的是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等香料。车辇上还用水晶、玛瑙等各种宝物装饰。车辇上还有用金丝制作的的流苏以及用轻玉雕刻而成的各种饰物。 道 家 香 囊 道家秘制香包 避瘟香包承袭道家秘制香方,配方以:丁香、白芷、石菖蒲、金银花、藿香、紫苏叶、薄荷、艾草等二十一味中药严格按古方比例(配方保密、敬请见谅)配制而成,于天罡日合药,入祛瘟符,然后粉碎窖藏,此中药香囊芳香沁脾,祛疫辟秽,静心凝神,芳香温通类药物能通关开窍、温通经脉、畅达气血、缓解疼痛中华道家遵古法秘制防疫香囊,特此成本价结缘给大家。于天罡日合药,入祛瘟符,然后粉碎窖藏后装包结缘。丁香、白芷、石菖蒲、金银花、藿香、紫苏叶、薄荷、艾草等。 白天佩戴,晚上放在枕边。也可将香囊置于办公室、工作室、休息室、车内等工作或经常出入之处。 使用小秘诀 ①如果发现香包味道淡了,可把里面的药材抖 抖,捏一捏,或者直接把内袋剪开,将药包的药粉直接倒入香囊,让味道充分散发出来。 ②待香包使用到没有味道时,可泡脚。 “今年疫情”属中医“疫病”范畴。是感受温疫之邪,秽浊之气,邪从口鼻而入所致。因此,消除病因,阻断病邪入侵路径,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中医防疫,历来重视芳香药物的运用。如《本草经疏》说:“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说明芳香之气能匡扶正气,辟秽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香囊中,广藿香气味芳香,以辟阴霾秽浊之气为专用。佩兰长于化浊,因其夏月佩戴胸前能辟秽,气香如兰而得名。苍术辛香温运,逐邪辟秽,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艾叶,辛温气香,外用能祛湿杀虫。《本草纲目》谓能“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石菖蒲芳香清冽,以气用事,能振动清阳,辟四时不正之气。菊花味苦微寒,清香质轻,达表上浮,长于清疏肺经及在表之温疫毒邪。诸药以气为用,通过鼻嗅,以达到芳香避秽、解毒化浊、驱邪防疫的目的。适用于“疫情”流行期间尚未感受邪气的易感人群。 中药香囊作用 1、防治疫毒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记载:“避疫气,令人不染”。 2、防止蚊虫叮咬 香囊还可以防止蠧虫,古人在书箱中放上香囊,其中散发出来的气味就可以起到防虫的效果。《太平御览》卷七零四卷中引《晋中经簿》:“盛书皂缥囊书函中皆有香囊二”一例即可作为佐证。 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 3、通经开窍、安神利眠 香囊散发的辛香之气通过鼻腔吸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对内分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进入人体还有舒缓神经作用,让紧张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促进睡眠,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4、避秽化浊 夏季梅雨多湿,或山区终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动植物腐烂,产生秽浊之气,进入此类山区,或夏季秽浊较重时,有避秽化浊的作用。 5、清新室内空气 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香爽周身,一举多得。 6、防止毒蛇咬伤 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囊,蛇类闻见雄黄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往期制香包图片 1、配药打粉 2.挑特定日子和药 3.装白色小袋 3、准备放入香囊 4.做好的成品 佩带香囊是中医道医的一种特殊疗法。避瘟香囊由多种天然名贵中草药组成。通过采药粉碎合药入祛瘟符祭炼封藏分装包装制成。具有芳香避秽化浊祛瘟除瘴的作用!香囊大人小孩通用可闻,可嗅。但不可内服,,本药方走串力强,不建议孕妇近身使用!可随身携带或掛于家中门口窗口桌椅等,也可掛于车内! (小香囊) (大香囊) 香囊有大小两种,每个香包都是打成粉末封装,比直接装药材提高一倍药量!分为小香包,大香包两种,成本结缘,全国包邮(除偏远地区)。需要联系道长结缘即可!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10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满城尽闻粽子香,眷恋源系汨罗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