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我只是在想这个选题的时候刚好想到杨钰莹姐姐的歌,听过的人应该都是需要注意身体保养的中年妇女/夫男

好吧,现在正式开场。

中医有句话叫“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是说,看你一眼,就知道一个人问题出在哪里,属于“神”的境界。听声音,闻气味,知道病情属于“圣”的境界,通过询问,问诊得出的诊断,属于“工匠”这种境界,切脉知道人的问题所在,是一种“技巧”。

望诊要先望神。怎么忘神呢?平时训练有个技巧。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团“光”,也可称为”气“。每个人都笼罩在自己的”气“中。

你第一眼看这个人时,就晃一眼,就把目光放到别处,然后想下,这个人给你第一眼印象是什么?他整体的光色是哪个色谱,光是亮的,还是暗的。

首先,我们来说五个主色,也是中医五行、五脏所主的色。分别是心——红,肝——青,脾——黄,肺——白,肾——黑。每个人身上的主色也是这五种。

比如,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的肤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底子是黄,但透出红来。

《黄帝内经》中有非常精辟的回答。“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说的是健康的红色要像白纱裹着朱砂一样,而不能是赭石色。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健康的白色要像鹅毛一样充满光泽,不能像盐一样黯淡无光。古代形容美人肌肤为“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一样洁白且细嫩;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说的是青要青得明润,而不能像蓝色那样晦暗;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黄肤色要像薄薄的绸缎裹着雄黄,明润含蓄,而不是像黄土那样干燥的黄;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健康的黑色要像层层刷过的油亮的黑漆,不能像黑炭一样。这种黑色让我想起之前英国事儿君发的一篇文章讲的一个神秘模特,黑亮的皮肤让人着迷,当然,后面发现这是一个数字合成的“超模”,不是真人。

当然,这是一个人的主色。那么什么是客色呢?

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也都属于正常范畴。

说完主色及客色,我们再来讲下病色。

1

白色

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阳肺经之本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而虚浮,称晄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

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2

黄色

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稿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所致。

面色黄而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虚湿蕴。是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疽,是体内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肝胆湿热熏蒸所致;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或瘀阻日久而成。

3

赤色

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病人面见赤色,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红者,为赤甚,属实热证。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者,为微赤,属阴虚证。是因阴虚阳亢,虚火炎上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如妆、游移不定,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是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

4

青色

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面部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多因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等病人。

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若突见面色口唇青紫,甚则青灰,肢凉脉微,则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发作。

肝胆证候,面上常出现青色。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多伴见胁下症积作痛;面青赤而晦暗,多为肝郁化火;面青目赤,多为肝火上炎。

此外,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青色,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

5

黑色

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肾为水脏,黑为阴寒水盛之色.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均可见病人面色发黑。

面色黑而暗淡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所致。

面色黑而干焦者,多属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见黑色者,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那么五色主病,也可以在日常中搭配些颜色来辅助治疗疾病。

比如建议心气虚的人,即心慌、心悸的人适合红色;心火旺盛的人适合黑色,(黑——肾水——克红——心火);肺经虚即经常感冒的人适合白色;肺火亢盛,大便干结的人适合红色(红——心火克肺金——白);肝气虚即平时胆子小的人适合青色;肝气旺盛,肝阳上亢的人,适合白色;肾虚的人,平时怕冷,小便次数多且清长的人适合黑色;脾胃虚弱的人,即消化功能不好的人适合黄色。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例重症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病人卧床不起,医生看病处方后,并叮嘱家属,讲患者住的卧室中,一整面墙用煤水刷黑,然后让病人住在这间房里静养服药,结果病人很快就痊愈了。黑色属肾,主水,居住黑色房间有助于养肾气,利水消肿。

好吧,其实我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开始学《基础心理学》中老师讲到颜色对人心性的影响,我脑海里冒出的是中医五色对五脏五行理论。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看官们也可以留言给我,描述下自己的面色,以及对应的自己身体有哪些五脏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下。

最后推个便民小广告,灵素家的免煮八珍粉6月团购优惠!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