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李隆基曾借端午歌颂太平盛世,作诗云:“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端午正值仲夏时节,时光清闲,白日一天比一天长,令人想到时日长久。所以民间过端午也是以团聚欢庆为主。 吃粽子 艾草、菖蒲 佩饰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自古而来,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传统习俗,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近几年因为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又被亲切的称为“粽子节”。 不管习俗怎样演变,总体上说,从古至今中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都大同小异,如今民间过端午依然有几大传统习俗。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端午吃粽子,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也是最普及的端午习俗,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近几年,每逢端午节,网络上就会掀起南北粽子甜咸党之争,但不管是吃南方的咸粽,还是北方的甜粽,端午吃粽子总是不变的。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2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3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4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而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九歌·湘君》中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后因五月五日屈原投泪罗江、曹娥为父投江,端午节也逐渐演变成祭祀他们的节日。 5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引申为端午习俗。 6斗草 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现今普遍认为此习俗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7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多彩亚洲端午文化 异域风俗大不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变迁中流传至亚洲多个国家。虽然由于地域及文化沿袭的差异,各地都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节庆风俗,但是万变不离其“粽”。 1日本--“男孩节”鲤鱼旗飘扬 在日本,端午节又被称为“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在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人偶像和盔甲。五颜六色的“鲤鱼旗”迎风飘扬,象征着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武士则承载着父母期望孩子坚强勇敢的美好愿望。除了吃粽子,喝菖蒲酒,日本人在端午节也喜欢品尝槲叶包裹的“柏饼”,寓意着老人健在、子孙繁荣。 2韩国--江陵端午祭 与中国仅农历五月初五一天庆祝端午佳节不同的是,韩国则是江陵端午祭,其庆典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五至五月初七,为期一个月。以大关岭祭神拉开序幕,世袭巫师们在男性乐师伴奏下表演着传统的歌舞,为人们祈求平安如意,五谷丰登,除了各类巫法和祭祀典礼,这更是一个载歌载舞、观赏丰富多样文娱活动的盛会。 3越南--“正阳节”驱虫辟邪 在越南,端午节又称“正阳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着正阳节驱虫的习俗。与中国的荷叶裹粽不同的是,越南的粽子选用芭蕉叶进行包裹,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此外,越南人还有端午吃水果的习俗,在他们看来,吃水果等同于吃斋,是对祖宗的尊重,还可以帮助驱除邪气。大人们会在那天饮雄黄酒,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并为其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 4新加坡--各式粽子云集地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新加坡很多家庭都会买粽子回家祭拜祖先和神明,然后全家一起享用。众所周知,新加坡汇集了众多不同国籍的华人,因此粽子的种类也变得五花八门,有传统的福建肉粽,广东咸水粽,豆沙粽等等,此外,土生的华人还会制作参有肉碎和冬瓜的娘惹粽,颇具热带风味。在新加坡,粽叶则采用有香味的班兰叶,因而所成形的粽子更是散发着阵阵清香。品尝粽子之余,新加坡还会举行精彩纷呈的全国龙舟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东海岸公园,一较高低。 彩蛋之端午小趣味 端午除了一些传统习俗,也有一些冷门知识哦,在如今看来,这些冷门也是透着满满的趣味。 1五彩绳之谜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的半夜,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们系上五彩绳? 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就是用青、白、红、黑、黄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作用是辟邪驱瘟、逢凶化吉。父母给孩子系五彩绳,也寓意儿女平安吉祥。 另外,五彩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扔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人们认为,随水冲走的五彩绳会变成小龙,带走孩子身上不好的东西。 2白娘子的雄黄酒 为什么白娘子怕喝雄黄酒? 传说在端午节,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蛇的原形,从此民间认定蛇、蝎、蜈蚣等毒虫惧怕雄黄酒,这也成为饮雄黄酒风俗的由来。 不过传说归传说,更广为人传颂的说法是:端午喝雄黄酒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神奇的艾叶 艾叶驱蚊?保胎?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芳香奇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很多人都记得《甄嬛传》里的这个情节:安陵容有流产迹象。太医诊断后,建议她在药里加上艾叶,还提议在房间里也可以熏艾来止血、保胎。 中医认为,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但实际上它保胎的效果并不明显,充其量只能达到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在房间里熏艾,也只能起到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和保胎关系不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回顾 ?在农村,有着立夏三吃四不准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呢?有啥讲究呢? ?老话“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啥意思?什么是立夏蛋,你吃过吗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时节,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 ?TA真有把你放在心上吗?测测就知道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8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必备纯手工编五彩五行辟邪转运珠手
- 下一篇文章: 身边的党史教材珠山红色记忆竟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