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吃货们的小福利

”端午节“的特色粽子

浙江嘉兴的粽子是口碑最好的,大大糯糯的甜粽当中,卧着厚厚的红豆沙,旁边是一大块亮亮的猪油,这样的粽子可以想见在经过了蒸煮之后,是怎样的一种油润甜蜜。咸粽子有相近的风格,只是馅换成了在酱油里浸泡了良久的瘦肉条,煮熟后,肉卤已经渍出了淙叶外,是怎样的一种诱惑?

江苏的粽子会包得比较紧,就算有馅,基本上也是淡味的,因此即使是甜粽子,还是可以蘸糖吃,最干净利落的是冻的白粽子,硬硬的去蘸白糖,很是清爽。如果放枣子,会搅成枣泥。一些地方还有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成蛋网,放了煮熟的咸鸭蛋给小孩子挂在脖子上的习俗语。

广西粽子的个头很大,有一斤多,用一种专门包大粽子的叶子,煮起来后有一股叶子的清香,粽子里是一层绿豆和五花肉,吃起来特香,而且口感好,足够一家人食用的大粽子。

“端午节”旅游的好去处

苏州

端午节去苏州体验其独有的小家碧玉,参加苏州传统的纪念伍子胥端午节活动,别有一番风味。看夜色中吴侬软语的苏州“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撑着油纸伞,听婉转低回的评弹,咿咿呀呀的哼唱,找回旧时烟雨迷蒙。

杭州

端午时节,既可以在“人间天堂”西湖畔品醇香浓郁的龙井、赏西湖的“三面云山、一水抱城”,还可以去西溪泛舟河上,和西溪四邻八乡的人们一道,参加一年一度颇有历史传统的端午节龙舟盛会。或者不走寻常路,去游人稀少、景色优美的地方徒步,比如九溪十八涧、梅家坞、风簧岭、九里云松等等。端午节过后,杭州就会迎来梅雨季和高温天气了。所以,趁着端午小长假,去杭州吧!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