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芫花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芫花,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故事,就摘录医案一则,以供学习体会。 顾姓,男,42岁。某年秋患黄疸型肝炎,经治后黄疸消退出院。 次年春又见轻微黄疸,肝区疼痛,脘腹胀满,小便减少,用中西药治疗腹满不减,转来住院治疗。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腹水。 症状:肢体巩膜有轻度黄染,胁痛不舒,脘闷食少,腹部胀满,青筋影现,少腹拘急,大便常秘,小便不多而黄,舌苔黄而腻,脉弦而滑。 病乃水饮内积,肝失疏泄,膀胱不利。形体尚实,可暂用逐水利尿剂。方选芫花五苓散加味。 (处方用药需专业医生辨证论治,切勿自行对比症状而擅自用药。) 药用:芫花4克,白术6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桂枝6克,茵陈12克,大枣4枚,服药3剂,大便稍有轻度泄泻,小便渐渐增多,腹胀满略有减轻。 原方既然获效,当制重其泻水之药。芫花改为8克,大枣8枚。再服3剂,腹中停水渐去,胀满基本消退。 治当减轻芫花的剂量改为4克,大枣改为4枚。茄黄芪12克补脾益气,继续服药10剂,腹水消尽,诸证消失。(出自《辽宁中医杂志》,12) 按:芫花逐水退黄,故此腹水黄疸使用。伍以大枣可制芫花之毒,而运逐水湿作用不减。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本品气微,味甘、微辛。以花蕾多而整齐、色淡紫者为佳。 生用或醋炙用。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力稍逊,但以兼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鞕及水肿、鼓胀等证。 常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 2.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痈肿,冻疮。 治皮肤病可单用研末,或配雄黄用猪脂调敷。 治痈肿,《千金要方》用本品研末,胶和如粥敷之。 煎服,1.5~3g;研末吞服,1次0.6~0.9g,1日1次。 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之证。 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但芫花兼有祛痰止咳之效。 另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2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肾虚原来这些常用药也在伤害它艳子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小故事巴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