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一年端午节,其历史由来你了解多少
期待一年的端午节又将来临了,粽叶飘香中,对于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来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可谓历史悠久。 有关端午节的由来,说法许许多多,其大致观点主要为四种: 一、纪念屈原 第一种观点也是流传最久,也最为普遍的观点了,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身为楚国大臣,因进谏触犯到贵族利益,被免去官职,千里流放。 当秦军破楚,山河破碎,屈原见此为国伤忧却无能为力,留下绝笔《怀沙》后,投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汨罗江里的鱼虾不咬屈原的身体,便丢入糯米、饭团等,又丢入雄黄酒防止水兽不伤害到屈原。所以,为了纪念屈原先生,每年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二、伍子胥之说 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因楚王不明是非,父兄皆被楚王所杀,于是投奔吴国,帮助吴国进攻楚国,楚国大败,被彻底铲除。 后来在进攻越国之时,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前来同当时继位不久的夫差求和,夫差同意。伍子胥却建议夫差继续进攻,消灭越国。越国为了保存自身,同吴国大臣陷害伍子胥,伍子胥因此被夫差赐死。 对于自己即将身死伍子胥毫不在意,只是这样养虎为患的行为让伍子胥心哀,死前对旁人说希望自己的眼睛能高挂城门,看着将来越国大军进入吴国都城。夫差听闻大怒,将伍子胥于五月五日投入江水之中,所以就有了这一天也是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三、纪念曹娥 第三种观点是为了纪念曹娥。相传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曹娥,听闻父亲发生意外的噩耗时,悲痛不已。为了能找到父亲,在江边日夜不停地寻找,在第十七天时,曹娥看着滚滚江水突然停下想些什么,然后义无反顾的投入江中。湍急的江水瞬间淹没曹娥,不给人们留下一丝救援时间。 五天过后,却看到曹娥的尸体与她父亲的尸体一并漂浮上来,曹娥为了找到父亲,不惜以生命的代价。 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让很多人深受感动,人们为了纪念她,把曹娥投身的江改为了曹娥江,后来县长听闻此事下令为曹娥刻立石碑来纪念她。因为曹娥投江发生在五月初五端午节之时,所以有了这一天是为纪念曹娥的日子。 四、百越祭祖 在近代有大量文物出土,据研究,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有新石器时期特征为几何印纹陶的文化遗存,推断是以龙图腾为敬拜对象的部落,被称——百越。 根据出土文物的考证与历史传说显示,百越族有着削发纹身的习惯,因生活在河流水域之地,自称为龙的后代。秦汉时期也有遗存百越一族,他们会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祭祖。 数千年历史的演变,百越族成为了华夏的少数民族,所以,端午节也是整个华夏民族的节日。 历史不停地演变发展,端午节也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许许多多的习俗大同小异,但无论怎么变化,这些节日习俗,都是我国优秀的习俗文化,是国家的瑰宝。 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会去看赛龙舟、采草药洗草药水,防止蚊虫叮咬、挂艾草、吃粽子、绑五彩线在手腕上,一些地区还会佩挂香囊、帮着家里慢慢学着裹粽子。 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回不去小时候,过着那么精彩的节日。现在只能坐在电脑前,闻着粽香,吃着喜欢的甜粽子,也许在街边还能幸运地从老奶奶手里买到一束艾草放在门前,去晦去邪。 端午节到了,祝大家节日快乐,下方留言,你们的端午节会怎样过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10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邓洪军老师
- 下一篇文章: 上火了,到底该吃哪种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