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有不少矿物药,其中有色彩绚丽的矿物。其中,黄色的矿物药除了雄黄、雌黄,还有硫黄。硫黄不同于雄、雌黄的橙黄色,硫黄的黄色呈亮黄色或略呈绿色,有光泽,非常漂亮。

硫黄,又称硫磺、黄牙、天生黄,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由加热熔化、除去杂质而得;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古时的仙家道人、皇家天子都爱炼丹制药,在炼制丹药时不免要用到许多矿物,其中便有一味硫磺,其药用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发掘。

硫黄的炮制方法

关于硫黄的古代炮制技术,南北朝有药制:“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坩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匝,方用”(《雷公》)。宋代有“与水银结砂子研细”、“研细水飞”、“滴生甘草水研一伏时”(《圣惠方》);与萝卜同制:“萝卜切去盖剜作瓮子,入硫黄在内,以竹针盖定,正安糠火煨一宿,取出研细”(《三因》);明、清尚有豆腐制:“入豆腐中煮三五沸”(《医学》);猪大肠制:“石硫黄一斤,猪大肠二尺,将硫黄为末,实猪大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皮……以其大热有毒,故用猪肠烂煮以解之”(《集解》)。现代炮制硫黄,除了硫黄生品外,有三种制品最为常见:豆腐制、萝卜制、猪大肠制:①豆腐制:取净硫黄块与适量豆腐同煮至豆腐呈黑色或墨绿色为度,取出,漂净,晾干或阴干。②萝卜制:取净硫黄与萝卜共煮至萝卜烂时,取出,干燥。③猪大肠制:取硫黄灌入猪肠内,煮后晾干。或将硫黄放人生猪肠内,两端扎紧,放热汤中煮3小时,反复3次,每次另换猪肠。《中国药典》中仅取豆腐制的硫黄进行记载。

炮制目的

硫黄生品能解毒疗疮,由于毒性较大,多外用,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硫黄制后可内服,有补火助阳通便的功效,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硫黄本身无杀菌杀虫作用,是在与皮肤接触后变为硫化氢与五硫磺酸,而起溶解皮肤角质和杀灭皮肤寄生虫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疥虫有杀灭作用,因而市面上有硫磺皂、硫黄软膏等产品,对皮肤病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效果。内服后变为硫化物或硫化氢,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兴奋蠕动,发挥缓泻作用,用硫黄治疗老人便秘可能与此有关。硫黄经过炮制后毒性得到一定降低。由于原材料中含杂质较多,其中含有元素砷,其氧化物三氧化二砷(As2O3)俗称为砒霜。经炮制后(萝卜制、熔融法、油炙法)的硫黄中As2O3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古人通过炮制去毒是有科学道理的。硫黄在古代还有与芒硝同制的方法。在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诀中有这么一句,“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黄火热性质极其强烈,而朴硝/芒硝/玄明粉有着“禀天地寒水之气以结晶”的说法,是大寒之药。炮制取两药相畏之性,以朴硝的大寒制硫黄的大热,使得硫黄药性可趋于缓和,便于服用。

注意事项

硫黄有毒,其使用需注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剂量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孕妇慎服。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内用还是外用,若是出现不适,须立刻停止使用。

硫黄为硫的单质,硫易燃烧,且粉末状的药物遇水易结块,故硫黄的贮藏需置干燥处,并注意防火。

注意:

以上诸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切勿自行处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李婧

参考书籍:

《中药学》《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