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相关知识 http://pf.39.net/qt/bdf/cs/

照片来自网络

我家住在天岳山

张运雄

年夏秋之交时节,父亲费了好大周折,将娭毑、嗯妈和我们兄弟俩的户口从长沙乡下迁到了古城岳阳。

我们的新家安在印刷厂为安排职工住宿而从房管所租来的院子里。

我和娭毑(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这个院子分前后两进,前面是一栋两层的楼房,后面是一栋一层的平房。

这栋两层楼房实际上是一个四合院,除临街的第一层是印刷厂的业务室和印刷产品门市部外,前后左右上下两层全是住的印刷厂的职工、家属,年的时候这里共住了19户人家。

院子后面那栋平房,可供两家人居住。住在东边的是刘厂长家,我们家就住在这栋平房的西头。长在通道上的一棵大构树和树边的厕所正对着我家房门。

刘月伦厂长(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二层楼房的堂屋很大,估计有四十多平方米。那时候没有自来水,用水需到洞庭湖挑取。住在下面的住户,会在房外放一个大水缸贮水,柴火灶用来炒菜,小煤炉用来煮饭烧水,每到饭点时刻,各家各户炉灶上散发出的饭菜香味,在堂屋里弥漫、飘荡,还有那烟熏火燎的气息,久久不会散去。

堂屋里最敞亮的地方是天井,天晴的时候,一缕缕阳光慢慢地变换着角度,从那方型漏斗状的天井口投射下慢慢改变形状和颜色的光,不失为一道好景色。

天井里还有一道景观,那就是放在天井中的一只腰形的大木桶中养的几条大金鱼。

金鱼有黑色的,有红色的,也有花纹斑斓,绚丽多彩的。有的金鱼眼睛圆鼓鼓的,有的头上顶着红绣球,长长的尾巴象彩带,轻轻地一抖动,不停地在水中飘呀飘,真的很好看。

我们常常会走进天井,蹲下来,用手抓着木桶的边,眼睛盯着桶里的金鱼看,舍不得离开。就连我们平时好不容易才能吃到的一块饼干,也不忘掰下一只角,揑細揑细丢进木桶里。看着金魚们抢着吃,自己却忘记吃手中的饼干了。

天井中还有一块呈封口"八"字形的大石头,大人们说那是染布用的。天井中的石头和木桶都是曾经在这里开过染房的老板留下来的。

如果是下雨天,那可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天井四边的屋檐下,一条条小指头粗细的水柱溅落在天井里,激起朵朵水花,水花交互着,就象是手牵着手在跳舞的透明小人儿。

如果是夏天,我们一定会将一只脚伸向水柱,享受它轻轻的摩娑,享受它的清凉。

长在过道边的那棵大构树,用它茂密的树叶庇荫着我们所住的平房和过道。

夏天的夜晚,我们将竹铺放在过道上乘凉。睡在竹铺上,仰望星空:看星星眨眼睛,看流星从天幕上划过;指点月亮上的桂树、玉兔和嫦娥;看构树枝叶婆娑起舞,摇曳生姿……

为防蚊子咬,嗯妈在上风方向为我们置放了蚊烟。那是种用皮纸、锯木灰、六六六粉制成的,像一条蛇一样的蚊烟,嗯妈将它放在搓衣板上,第二天早晨醒来一看,燃过的蚊香灰已被风吹没了,搓衣板上留下的是被蚊烟烧过的焦黑痕迹。

所住院子临街面(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我们从长沙迁到岳阳后,父亲要办的头一件事情就是要将我转学读书的事办妥。

父亲将我转到了离我们新家仅几十米远的天岳山完小。

天岳山完小分为两个校区,一个在天岳山,一个在油榨岭。初小和高小我分別在这两个校区度过的。

我的父亲(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天岳山校区的活动场地很不错,有一座礼堂,一个操场,同学们都喜欢上的体育课,天晴下雨都有地方上。

操场的南边有一堵近两米高的土坎,被垒砌起来的青砖护卫着。土坎上面建有房屋,有的是教室,有的是食堂。土坎左边砌有供上下的台阶。作食堂用的房屋边,有一条小巷通向油榨岭,由此可到达油榨岭校区。

操场的西边是厕所,厕所边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枝叶繁茂,但树干上伤痕累累,看上去令人心生恐惧。听高年级同学讲,这棵树里藏有妖怪,刀砍斧劈会流血。听他们这么一说后,除万不得已要大小便外,我很少到大树那块地方去。

多年以后,学校改建为南区卫生院,树被锯掉了,没见到里面有妖怪。又过了一些年,有关专家所著的书中提及过此地,说天岳山校区在日本侵占岳阳期间曾是日本宪兵队驻地,日本宪兵曾在此树上捆绑吊打过中国人,故留下一些刀砍的痕迹。因此处系红土壤,经雨水浸泡,有时会向外冒红水,这才有了那些流血之类的吓人的传说。

照片来自网络

上学时,早上起床经常磨磨蹭蹭,打不起精神。爸爸看到了,就对我说:的”卫子”都拉响好久了,你口还冇漱脸还冇洗,不上学啦?

经爸爸这一催,我才急匆匆地漱口洗脸吃饭上学。

我们那时早上上学,工厂的“卫子”是我们动身去学校的参照标准,“卫子”叫了还没动身,一般都会迟到。

我们从初小起就开始参加各种劳动:积肥送肥、植树造林、捡石头、锤道碴。为此,父母专门为我购买了箢箕扁担锄头,以备经常之需。

我们刚迁来岳阳时,街道上很少有汽车行走,记得只有工厂有两辆十轮大卡车,县委会有两台帆布篷的吉普车,都是上级部门分配下来的解放战争时缴获的战利品。

正因为少有车辆行驶,街道上比较安全,放学后我们常会在街道上滚铁环、拍皮球、跳绳、玩“官兵捉强盗”、冬天则会滑雪溜冰。

天岳山是一条坡度较陡的石板街道。冬天下雪时,街道全被白雪覆盖,我们会在木靠背櫈子的脚底下钉上两块竹蔑片,做成“土雪撬”去滑雪。

因为街道坡度大,可以很轻松地从街道南头滑向北头。我们兄弟俩人轮流坐在雪橇上享受滑雪的快乐,滑下推上一点也不觉得累。

夏天,我们趿拉着木板拖鞋在石板街上游走,木板敲击着石板,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显得舒缓而优闲。当我们穿着木拖板在街上奔跑时,木拖板快速地击打着石板,发出呯呯呯呯的响声,虽然清脆,但过于急促,大热天的,听着让人心生烦躁。

乡下送货购物的独轮车,不时会从石板街上碾过,车轮上?着的铁圈与石板磨擦,发出尖锐的吱呀声。车夫肩负车扁担,双手推车,弓身前行的情形,构成了小城中的別样风景。

搬运社那时用的还不全是可充气的橡胶轮胎板车,还有人用一种木制车轮上钉着厚厚的橡皮的板车。不知是车轴磨损得太厉害了还是钉上去的橡皮不平整,这种板车行走起来一颠一簸,拖行十分费力。有时看到车夫们俯着身子费劲地往坡上拉车时,我们会跑上去帮着推一把,將车推至坡顶才歇手。这时,车夫们会向我们道一声谢,有的还会将车停下来,扯下搭在肩上的布巾,擦擦头上的汗水,然后用粗黑的手从粗布衣袋里摸出一分或者两分的纸币递给我们,说道:拿去买粒糖吃!接过钱,转过身,我们右脚向左,左脚向右,蹦着欢腿向街河口商店跑去。那里的片糖可拆零卖,一分钱一片,比糖粒子好吃多了。

大约是六十年代初期,政府对天岳山街进行了一次改造,掀去了街面上的石板,将街南的坡顶削低了一两米,然后将街道铺成了水泥路面。从此以后,那条石板路就从我们眼中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天岳山街街上的房屋多为青砖黛瓦白墙,一层为店铺,二层为居住的商住两用的民国建筑。也有解放后建的一些房屋,虽然也是青砖黛瓦白墙,但墙的正面上方塑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这是有别于民国时期建筑的一个显著标志。

细细数来,当时在天岳山街上的店铺和单位有:南货大楼、百货大楼、味腴酒家、九益包面馆、卤味店、肉店、天岳山小学、寄卖店、广播站、刻字社、缝纫店、理发店、玻璃店、印刷厂、印刷产品门市部、卫生院、中医诊所、药材公司、糖烟酒副食品公司、公安局等。

照片来自网络

从我们家住的院子里走出来,站在街边往南望去,就可见得味腴酒家。

我觉得味腴的面条特别好吃,即使是几分钱一碗的“光头面”也很鲜美,肉丝面、三鲜面就更别说了。进到店里,一股诱人的香气直往鼻孔里钻,鼻翼由得人地扇动起来,直将那香气频频收集。

那些面条都是一个背有点驼的老头,屁股坐在一根粗竹扛上,一闪一闪地压出来的,每当我们放学后从油榨岭巷口走出来,常常可以见到他压面的身影。

大约是年,在天岳山街北端的东西两边,各建有一栋仿苏式三层大楼,西边的叫南货大楼,东边的叫百货大楼。它们是当时岳阳城内两座最大的商场,是彼时岳阳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赚取了无数人的的?慕目光。那时人们要购买烟酒副食,布匹鞋袜,大都会去这两个商场购买,尽管好多东西都要凭票证购买,毕竟这里的品种是最齐全的。

天岳山街上还有一好去处,那就是天岳山电影院。那时文化娱乐活动很单调,看电影是文化娱乐活动的主流,因此天岳山电影院是岳阳城人气最旺的地方。

每到节假日或首轮片上演的日子,人们大都以来此看场电影为快。那时天岳山电影院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情景令人至令难忘。

电影票(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除有门面的店铺外,街道上还有不少摊贩,他们贩卖着各式各样的小吃。

这些摊点分布在街道上的不同地方,他们售卖的食物散发出各种不同的诱人香味,引得路上行人或是停步掏兜,要上一份爱吃的食品,边走边吃;或是止步就坐,大喝一声:“娭毑(或嗲嗲、师傅),来份猪血肠子,多撒点葱花!”更有一些老食客,相见后插科打诨,妙语连珠,使得旁边的食客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大饱耳福;说到精彩处,旁边的食客也会锦上添花地来上几句,大家嬉笑一团,好不热闹。

还有一些磨刀锵剪、修鞋整伞、锔碗?锅、剃头掏耳的手艺人和收荒货的“破烂王”则游走于街头巷尾,做着他们的营生,繁华着市井。

还有专做夜宵生意的摊子,一般是买包面米粉的。

入夜后,几声竹梆声响过,一个肩挑担子的人从金家岭巷口走了出来。只见他左手搭在扁担上,手中拿着一个竹筒,右手拿着的一根硬木棒,不时地敲击着竹筒,发出清脆的“梆梆梆”的声音。

担子压在他肩上,他晃悠晃悠地挑着走,给人的感觉倒是很轻快。

随后他会在天岳山街上找一个好地方,开始他的夜宵营生。

一到年节,古城岳阳的街道上就会格外热闹。

端午节来了,街道上有许多贩卖艾蒿和菖蒲的小贩,满街散发着艾蒿和菖蒲的芳香。老人们说:艾蒿和菖蒲可驱瘟避疫,而且端午节这天釆摘的效果最好。于是,人们都喜欢在端午节这天买些艾蒿和菖莆挂在门外。

除了艾蒿和菖莆的芳香外,粽子和包子的鲜香气味更诱人。从昨天晚上起,各家餐饮店就开始通宵达旦地制作粽子和包子了,谁都不想放弃这一年一次的商业良机。及至清晨,餐饮店里粽子、包子象小山一样堆放着。

一大早,有不少人家会到餐饮店买粽子和包子回家,配上自家腌制的红心盐鸭蛋,有滋有味地吃好端午节的第一餐。

端午节这天,街头还有小贩在贩卖五彩丝线菱角、绣花香荷包。她们将这些手工制品挂在竹竿上面,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轻轻地摆动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

还有卖雄黄炮,雄黄大蒜籽油的,据说这些雄黄制品可以驱瘟疫,可以治蚊虫叮咬。端午节这天,细伢妹仔额心都会点上一颗圆圆的雄黄印,可百病不侵。

快过年了,街上的人多起来了,商店售卖的各种货物多起来了,街头的摊贩也多起来了,他们贩卖着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卖烟花和甩砲的,卖玩具手枪和火纸的,卖大红灯笼和亮壳子的,卖洋画片和滴咚”的……

(“滴咚是一种玻璃吹制出来的玩具,因为玻璃吹得很薄很薄,唅在口里轻轻地一吸一吹,它会一缩一伸,发出滴咚滴咚的声音,故名滴咚。因为玻璃很薄,如果吸重了就很容易破碎。滴咚滴咚,两分钱一送。这是当时细伢崽们对滴咚的充滿爱怨情结的评价。)

南货楼(照片由张运雄提供)

商贩们所卖的这些东西,好像全是为我们定制的,高兴得我们兄弟俩和另外几个小伙伴,围着这些摊子打了几个转身,只想找父母早点将压岁钱要到手,好来买这些心爱之物。 

现在,城市化进程犹如一台功率无比强劲的推土机,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推进和碾压着。我不知道,新城将会建设得如何雄伟,旧城会如何得到改造,我只知道,老城区一旦消失,浓浓的乡愁将无处可以承载和寄托。

谨以拙文《我家住在天岳山》致敬老街,致敬老屋,寄托乡愁。

作者介绍:

张运雄年出生,初中毕业,16岁招入印刷厂,先后在生产车间、业务部门及厂办公室工作。喜阅读,退休后试尝写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