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作者:高怡萱

近来雷雷雨雨,风起风落,时日未歇。今日终得天朗气清,才惊觉已然七月二三!

这岂不是我期盼太久的《白蛇Ⅱ:青蛇劫起》上映之日吗?

最初,自然是常耳闻《新白娘子传奇》之经典才知晓“青白蛇”这一传说的。之后便是电影《白蛇:缘起》广受好评,我才第一次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关于“青白蛇”的故事。后机缘巧合之下,受朋友推荐便买了李碧华先生的所有书籍,才阅读到了其所著《青蛇》一书。这些基于“青白蛇传说”的作品,他们都讲了同一个好故事,只是侧重不同,价值观输出不同罢了。

而今天的《青蛇劫起》,却是别具一格的创新之作。

修罗,出自佛界六道。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鬼,曰畜生,曰地狱。前三名三善途,后三名三恶途。传说阿修罗为印度远古神,修罗道里的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双方相互嫉妒,因而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所以阿修罗也被视为恶神,凶猛好斗。

修罗城里崇尚武力,信奉弱肉强食,人人自危。而风、火、水、气四劫,劫起劫落就是这座城的一呼一吸。来到此城的人都因心中有一执念太深,而在生死轮回之际堕入这修罗之境。

基于此背景,电影大部分皆是打斗画面,拳拳到肉,紧张刺激。风格颇像朋克风犯罪都市,但这毕竟这是根植于农业时代的故事母本,追光动画却融入了工业时代的世界元素,我认为《青蛇劫起》最大的考验就是观众是否能接受这样的世界观了。

青蛇这次以修罗城为主的世界观的转换,好似是青蛇这一古代形象穿越到了当今社会环境,所以才造成了部分观众的不适应。但是仔细看了电影来说,修罗城这里世界观大部分设定都自圆其说。佛界六道中的修罗道道中之人,本就是凶猛好战的。在评价打斗的场面过于多的时候,首先可以认可它符合设定。

不否认“青白蛇”的传说属于农耕文明时期的经典,所以观众就有了固化印象。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原本的青白蛇传说对于小青这一视角着墨又有多少呢?如果要以小青为主角,又该怎么描述原本的青白蛇故事呢?所以追光动画有了此改编的角度。

工业时代的印记,不仅是体现在世界观的设置上,更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白蛇2:青蛇劫起》,顾名思义,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小青,而白蛇在这部电影中缺位。小青,也许因为经典的影响,仿佛一直被“白素贞妹妹”这一身份所禁锢而充当配角,所以一直不为观众所在意。

我们先回顾部分有关“青白蛇”传说的作品:

?洛阳巨蛇事件,是收录于两唐书的奇异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有巨蛇出邙山,准备水漫洛城,最终被天竺高僧善无畏制服。专家猜测这是“青白蛇传说”的原型。

?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此时已是比较完整的我们所熟知的白娘子的故事了。小青都还并非是青蛇,而是由西湖青鱼精而变。

?成熟盛行于清代,京剧、川剧等等改编成《青蛇传》,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年,李碧华先生的《青蛇》出版。首次以小青的视角,讲述了她眼里的这出爱情故事。

?年,《新白娘子传奇》播出。小青此时只是白素贞和许仙的配角,我们所知的仅是姐妹关系很好浅浅一句,以及两人爱情故事的线索人物。

?年,《白蛇:缘起》上映。这部电影里表现了小青与姐姐情同手足。

?年,《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小青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因姐姐被永镇雷峰塔下却无能为力而执念至深,堕入虚空之境,最后完成自我觉醒和自我救赎的故事。

可以说,小青经历了从“无足轻重”,到小青“单向情感输出”,到最后“双向的情感选择”。

电影中出现的新场景叫做“无池”,修罗城的人能从池中看到自己最深的执念。最后双向的情感选择,体现在本片最后的转折——小白在池中见到的执念是小青。

电影演到此刻,是最动人的一刻。小白逃出雷峰塔后苦心修炼,终得成为一个人,世世轮回。但在轮回中,每一世的姐姐都没有忘记寻找小青。到了银发男子的这一世,喝了太多的孟婆汤她/他已然忘记了自己真正要寻找的是谁,但这执念却已烙印在这具灵魂之中了。

《新白》中白素贞为许仙这一男性形象如何不顾一切,甚至喝下雄黄酒,将男子置于本位,多为现今所诟病。而《青蛇劫起》这样的剧情设置,就是对现今价值观的回答,是当下女性主义和女性意识在艺术作品中的映射。

我们也可以看到小青的形象逐渐浓重了起来,她有了自己的成长线。

在《白蛇》中的小青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姐姐会那么爱许宣,她甚至怨恨许宣的力量太过渺小,才不能保护姐姐。这一设定延续到《青蛇》,水漫金山之时她痛骂许仙。进入修罗城后遇到了司马大人,小青以为自己与他心意相通。危急时刻,神秘“男子”被压挡住去路,小青欲救,司马官人却因此抛弃了她,认为她也成了累赘。

至此,小青的心理发生变化。从前她怪许仙不够强大,而今劫难面前才明白只能依靠自己。从她觉得“要喜欢一个强大到可以保护我的人”,到“男人是强是弱都不重要了,只有自己变得更强才是道理”,小青完成了自我觉醒的过程。这也影射现今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现象。

厉震林教授在《电影的转身》里所言:“电影的叙述美学归根结底是社会和工业体系的反映,甚至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社会叙事和工业叙事。”

雷峰塔为什么会倒?《新白》在最后是因为白素贞的儿子许士林,在考取状元之后一跪一叩,拾级而上金山寺,孝心感动了上天而释放了素贞。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又说,是玉帝烦于法海因此将苍生搅和地不得安宁,生灵涂炭,是违背了天地道德,雷峰塔是注定要倒的。

《青蛇劫起》做出了与其他改编作品不同的选择。雷峰塔是小青在一次次进入黑风洞中,直面她的恐惧,最终扳倒了法海,摧毁了黑风洞中的塔,才连带着现实中的雷峰塔倒塌。这都表现着由“他助”到“我助”的变化。这与当今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

在以往的作品中或许我们看到的白素贞似有负小青对姐姐的一片真心,这也许可以从“修炼”的角度来说。佛教中的修炼有内在的直觉、灵感和确信;真正的觉照;人神合一三个阶段。但欲真正进入修炼,首先非人身需修炼成人身。

因此在白素贞等一众“非人身”意识里,人始终高于一切妖物。所以白素贞非对更多的是因为年的修为差距,小青在白素贞眼里是个还未谙世事的小妖,很多人的情感小青只能一知半解。但唏嘘的是,妖不老不死,还拥有法力,费尽心力只为的是能够如人一般堕入轮回。

尤还记得那句:

电影最后,转世成银发男子的小白舍身救小青是影片表达感情的高潮。但为何编剧要把投胎成男子的小白安排与小青相遇?我认为生死轮回投生是男是女本就不是定数,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整个电影强调的也不是一个情爱故事,通篇讲的就是女性力的成长啊。后来我又想了想,将小白的形象换成男性可能也就是在强调,这仅仅是关于小白和小青这两处灵魂上的的情感,与我肉身凡胎长成什么样没有关系。

所以它也不是在讲男女之爱抑或是女女之爱,而是真正的,爱就是爱。当感情足够强烈的时候,就不会计较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区别了。

整个电影释放的佛教元素很多,而佛教最讲究的便是四大皆空,无欲无念。但是小青和小白的执念却留了一道口子:如果实在放不下的执念,就去追回来。

电影最让我动容的还是小青明白了什么是爱。一直我们在别的作品中看到她仅仅只是在表达她的爱,而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的感情反馈。而《青蛇劫起》让姐妹两的爱互通了。无关性别身份,单纯的只是她们灵魂上的连接。

这样的表达让我也更加怜爱小青这一角色了,因为我自己多多少少也如以前的小青一般对“爱”半知半解,雾里看花,然而世人却皆如白娘子一般义无反顾。倒也突然不明白谁是不清醒的那个了。

法海实在是有太多令人看不明白的地方了。《青蛇劫起》中小青在被打入修罗城之前对着法海大骂其道貌岸然,心信佛法,却又破杀戒又破色戒。破色戒一说何来呢?

有人提到在《白蛇传》当中,小青原身本事男身,法海是因为爱慕许仙,才必须以除妖的名义杀掉白素贞。二来在李碧华先生的《青蛇》中写道,小青曾想模仿姐姐与男子产生些纠葛,便找来法海。而法海也正想试探自己的心性究竟能不能抵挡蛇妖的魅惑,两人就那么遇上了。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在法海捉拿小白之时,法相肃穆,面若金刚之像,毫不留情。而在将小青打入修罗城之时,和人又见得法海脸上闪过的一丝犹豫和不忍?他将小青打入修罗城也是想让小青尽快忘记一切,知难而退,重新投入轮回之中。法海必然是动情了。而这一点只有小青最清楚。

但这也是我的胡乱猜测罢了,或许以后还真有人能拍出”法海:情起“什么的,我也是满怀期待的。

其实我也不知是为何喜欢会如此喜欢“青白蛇”的传说,会引得我去探索那么多关于它的故事。

但每每我反复观看《白蛇:缘起》,每每落泪之时,突然想起妈妈告诉我的,不知是戏言还是真话。便是一日,妈妈在梦中见得满山遍野的黑蛇追逐着她跑。她一路先前也渐渐体力不支。正当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之时,一抬头,竟见一小白蛇正卧于树杈之上,吐着红信子,忽地冲着她肚子去了。后来医院,就发现有了我。

说起来也奇怪,我偏偏属马?真是让人不得要领。又或许白素贞正出生于成都青城山,可能也就算与她同宗同源吧。;)

另外,从片尾彩蛋来看,“白蛇”系列应该有第三部,主角应为人气爆棚的宝青坊主啦!(老狐狸真身还挺可爱)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