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蒲青翠粽香十里
环孢菌素胶囊 http://m.39.net/news/a_6511113.html明天是端午节,从战国时代开始,端午节至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是怎么过的?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今夜,一起来品味古今南北的端午文化。四季小品·也说端午文/朱伟(节选)端午的“端”是随“午”给予的强调。“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粽子:箬竹包黍米象征端正粽子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是祭器;角黍是阴阳争时的端正象征。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粽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包裹材料,有用茭叶、粽叶的,也有用芦叶、竹叶的,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火腿咸肉、鲜肉鸭肉,以至于干贝虾仁。赠扇:避瘟招清风端午还有赠扇之俗。唐人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称所赠是“避瘟扇”。古时端午前两日有扇市,到了买扇子、用扇子的时候了。从象征明月的圆扇,到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折扇,“凉友招清风”,扇子其实是古时文人实用的一种诗意物件。如朱熹说,“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总结此诗意,最令人赞叹的还是白居易:“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出手,藏月入袖中。”插艾虎蒲剑端午这一天各家门前要插艾虎蒲剑,“艾虎”是采艾蒿制成虎状,“蒲剑”是将菖蒲叶裁成剑状,小儿要系“长命缕”,富家还要以五毒塑形的“五毒饽饽”送友人,都为了辟邪。龙舟竞渡而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操练水军。而到了《荆楚岁时记》,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年6月12日,北京龙潭公园参赛队伍参加竞速龙舟赛。鞠焕宗摄(新华社)地蜡节:祭祀祖先五月五日其实又是“地蜡节”。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赏书画·品端午包粽子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清·郎世宁·《午瑞图》: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齐白石·《端午美味图》: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 宋·张择端·《金明争标图》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悬艾叶、菖蒲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此外,还用菖蒲、艾叶、榴花等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清·任颐·《端午图》 清·余樨·《端阳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佩香囊、拴五色线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时抛到河里。清·徐扬·《端午故事图》画额端午节有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认为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丰子恺·《雄黄角黍过端阳》悬钟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字正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在中国传统道教中,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清·黄慎·《端午钟馗图》:画中为钟馗与孩子嬉戏,而且从钟馗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可以看到放置的菖蒲和艾叶。来源/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民俗网) 监制/王智 主编/王薇薇 编辑/于浩 往事清零 未来可期 这是年 我跟你说的第个晚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9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耳朵也会起湿疹尤其是小孩,宝妈们要注意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