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FOGR右江盆地低温成矿区金锑共
北京手足癣正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右江盆地热液矿床的Au、Sb共生分异是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但有关Au、Sb之间的共生分异机制尚不明确,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右江盆地金、锑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智龙研究员课题组联合贵州大学杨瑞东教授课题组,以晴隆大型锑(金)矿床为例,对Au、Sb成矿过程中的流体物质组成变化、元素在热液演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以及富集沉淀机制进行研究,揭示了Au、Sb发生共生分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对右江盆地Au、Sb对比研究发现,认为金、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时代、围岩蚀变(硅化、硫化、热液黏土化)、矿物组合(黄铁矿-辉锑矿-黄铜矿-雄黄-雌黄)和赋矿围岩。硫化物NanoSIMS和LA-ICP-MS等原位技术揭示Au-Sb-As趋于同一成矿流体(岩浆或者变质),水/岩反应程度的不同是引起含Au黄铁矿As含量变化以及硫同位素组成波动变化(图1)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成矿流体成分、温度、氧逸度以及pH的差异,导致Au、Sb发生分异。 图1.含Au黄铁矿不同环带中,随着As含量的增加,δ34S逐渐减小并趋于0值(δ34S=±3‰)2)对金、锑矿化有关的脉石矿物石英、萤石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H-O-Sr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体经历了多阶段的混合,在成矿早阶段,深部流体与盆地流体混合,温度和氧逸度的降低导致大量辉锑矿的沉淀;在成矿晚阶段,大气降水的参与促进了水/岩反应,导致大量黄铁矿的形成。认为不同成矿阶段流体混合导致的稀释过程在金、锑成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图2)。 图2.岩浆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稀释作用上述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地学主流期刊GeoscienceFrontiers和OreGeologyReviews上,中科院地化所博士后陈军为论文第一作者,黄智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此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QKHJC[])以及博士后面上项目的支持。 论文信息如下: JunChen,Zhi-LongHuang*,Rui-DongYang,Li-JuanDu,Ming-YangLiao.Goldandantimonymetallogenicrelationsandore-formingprocessofQinglongSb(Au)depositinYoujiangbasin,SWChina:Sulfidetraceelementsandsulfurisotopes.GeoscienceFrontiers,.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9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石矿物晶体欣赏
- 下一篇文章: 咽部外治方集数千年处方之大成,欢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