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3/8811356.html

有人说:贵州“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现在要说的是,“无三里平”的深沟和陡岩下,有惊人的黄金矿藏量。

金矿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四大固体金属矿之一,“金沙、金阳、织金,金钟”等地名,反映了贵州人以含金的地名作为对黄金的渴望和向往。

贵州是我国率先发现有工业价值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的省区,也是该类型金矿全国探明储量最多的省区。此类型金矿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南的广大地区,在黔南、黔东南也有少量分布。贵州找矿前景好,资源潜力大,主采区的可利用储量潜力尤大,可供开发利用储量丰富,保证开发年限长。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床(点)总计80处,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吨,保有金资源/储量吨。创造了贵州黄金史上的数个第一。

年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队对板其锑矿点进行评价,从检测的矿石样品化学分析中发现锑矿石有含金显示。随后通过对板其矿区地质普查发现了卡林型金矿(或称微细浸染型金矿)。而板其金矿所独有的赋存状态,难与国内已知金矿类型对比,面对新型的金矿,专家们无法解释,称其为“板其式”金矿,经过研究对比,贵州发现的锑金、砷金、汞金等新类型金矿与60年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镇发现的“卡林型”极为相似。

年,地质队发现紫木凼金矿,探明金储量2.1吨,队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开发难选冶新类型金矿的第一人。年生产出第一批载金炭公斤,产金克,成为贵州第一批黄金产品。年矿山改进工艺扩大生产,当年生产黄金43克,占全省黄金产量87%。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时任贵州省副省长刘玉林宣布:贵州结束了没有工业生产黄金的历史!

浸染型金矿选冶从氧化矿到难选冶原生矿石,选冶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标志着崭新的冶炼技术诞生,从砂金淘洗到浸染型金矿工业生产,贵州黄金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紫木金矿的开发,填补了贵州黄金工业化生产的空白,改变了当时对浸染型金矿难选冶的看法,推动了全国浸染型金矿的开发利用。从此,贵州黄金开采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贵州目前储量最大的金矿——水银洞金矿床。年该局地质大队发现雄黄岩金矿点,经过勘查,初步认定具有进步勘查价值。年地质大队根据紫木凼矿段勘探成果和区域地、物、化、遥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了成矿预测的靶区——贞丰县水银洞,预测金资源量50吨。截止年,水银洞金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量吨,取得贵州金矿找矿的历史性突破。

对水银洞金矿床的正式开采利用始于年。至年底,累计产黄金23吨,累计产值45亿元,净利润18亿元,为国家创造各种税费8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加压预氧化”难选冶金矿处理技术紫金矿业公司攻克,并在该矿山成功实现产业化,提高了30%的综合回收率,使原来不能利用的约50吨金资源产生新价值,新增效益估值约亿元,是该项技术遭我国黄金行业的首次运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