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放假通知庆阳人可连休9天还有4个
“五一”小长假过完很久, 端午小长假终于要来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 今年端午节放假调休时间为 6月16日至18日,共3天。 这三天,你怎样规划自己的行程? 是宅在家里、还是撒欢旅行? 吃粽子,朋友聚会,和家人出游 已经迫不及待了? 别急,关于端午节 还有这些好消息等着你! 端午节拼假可放9天假 只要胆子大,19日-22日请假四天,端午三天小长假瞬间变成九天假期! 端午假期火车票已开售 5月18日起,旅客可通过网络和电话购买年端午节小长假首日的火车票了! 年端午节的假期为6月16日至6月18日,共3天。按照全国铁路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为30天的规定,从5月18日起,有出行计划的旅客就可以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或拨打订票电话,购买端午节小长假第一天的火车票。 车站窗口、代售点和自动售票机延后2天开卖,预售期为28天,旅客可于5月20日到现场购票。此外,购买6月18日返程票的旅客,可在5月20日通过网络和电话购票。 根据以往经验,开车前15天是退票高峰期,除首次放票外,铁路部门有时也会在开售车票后的其他时段,在不同的车站分批放票,8点至18点期间,每个整点和半点均会有新票起售。开车前48小时和24小时,售票系统往往会放出部分剩余车票。 铁路部门提示广大旅客,请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避免因代购方冒用他人信息导致无法在网上办理退票、改签,影响您的出行。请您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火车票将逐步实现“一日一价” 从4月28日起到年底,铁路部门将下调28条城际铁路部分动车组列车票价,部分线路的折扣将达到20%! 除此之外,铁路部门表示,依据国家价格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正在逐步进行动车组票价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按照市场供需状况执行票价灵活浮动,将逐步实现“一日一价”。 6月起,你或将多一笔工资 6月起,很多地区都将持续为职工发放一笔高温津贴。今年,有地区高温津贴标准已经上调。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端午节将至,多地职工福利升级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基层工会可以向职工发放一定节日慰问品。 近日,又有部分地方工会提高职工福利标准,例如江苏将职工节日慰问品每人每年不超过元,提高到元。 还有一些地区在升级职工福利的同时,加强了对福利用钱的管理。 如上海市总工会近日出台了《上海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在节日、生日、去世、退休慰问等各项职工福利进行升级的同时,对福利使用标准进行了具体细化。如,职工生日慰问每人每年不超过元;工会会员结婚、生育头胎时,基层工会可以进行实物慰问,标准每人不超过元,生育二胎的,标准不超过元;大病慰问每人每次不超元,退休离岗慰问最高元等。 同时,《实施办法》明确福利用钱不能“任性花”,8个“禁区”千万不要踩。基层工会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不准使用工会经费请客送礼,购买发放购物卡、代金券等;不准违反工会经费使用规定,滥发奖金、津贴、补贴;不准使用工会经费从事高消费性娱乐和健身活动;不准单位行政利用工会账户,违规设立“小金库”;不准将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使工会经费开支失去控制;不准截留、挪用工会经费;不准用工会经费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或为非法集资活动提供经济担保;不准用工会经费报销与工会活动无关的费用。 端午将至,职工正规节日福利要保障,但违规发放“腐利”的小动作一定要杜绝。 最后 细圈有个温馨提醒 准备开车出行的朋友们留个心 根据国家规定 高速公路对小型客车免费的节日有 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 端午节高速公路不免费!!! ——END—— 各位小伙伴,端午节快要到了,又可以开心的吃粽子了!其实,除了吃粽子,天津人还有很多民俗和讲究,今天老尧就带大家涨涨知识,来看看那些属于天津人的端午习俗! 节日的起源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解粽节、粽子节等。端午节习俗众多,其中尤以吃粽子和赛龙舟最为普遍。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是关于粽子的源起,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追念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爱国为民,被谗言所害,于公元前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竹壳、竹叶包好糯米投入江中喂鱼。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并且赛龙舟来纪念他。 用九 子盘堆角黍 说起吃粽子,咱就先说一个和粽子有关系的习俗。所谓九子盘,又称“攒盘”,始于明万历晚期,流行于清代民国,它是古人为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一种实用器物。到了端午节,天津人常用九子攒盘来摆放粽子,即角黍。粽子最早用菰叶即茭白叶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称“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叶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枣子等馅料,蒸煮熟以后再蘸白糖食用。 食五毒饼 除了吃粽子,天津人端午节还要吃一样东西,就是“五毒饼“,那讲究可是多了去了。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相关。贴五毒图、戴五毒兜、将“五毒”形象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在天津民俗文化学者张显明老先生的印象中,吃“五毒饼”则是和“避五毒”习俗相关的“舌尖上的记忆”。 “毒”饼无毒 “五毒饼”的具体起源时间现已无从考证,不过不少历史资料对其均有过记载。《燕京岁时记》中提及:“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樱桃、桑椹为正供。亦荐其时食之义。” 在本市民俗专家张显明老先生的记忆中,天津老字号祥德斋过去就卖过“五毒饼”,虽然“五毒饼”曾在津售卖,不过别说吃过,就是听过“五毒饼”的天津人似乎也不多。 不过,“五毒饼”和端午节“恶月”之说等时令特色息息相关,其“以毒攻毒”的概念也和端午“五毒”之说的象征意味相互呼应。 五“毒”俱全 “五毒饼”的核心在于造型图案和语义内涵,“总体来说还是属于酥皮这一类,更多的是应时当令,借这个语义传达节日主题。” 老人们回忆,天津过去曾出现的“五毒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白皮的“五毒饼”,据说这也是最传统的“五毒饼”。另一种是近似于月饼形状但小于月饼的“五毒饼”,用模子扣出来后上吊炉烤制而出,是一种硬皮点心,每块上面都有不同的凸凹花纹图案,“蝎子、蜈蚣、壁虎、蟾蜍、蛇,一买就是五个一套。” “五毒饼”的烤制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既要保持五种产品的颜色一致,不胀不裂,同时还得保证食物口感,不干不硬不生。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酥皮“五毒饼”外皮具有“层酥层皮”的层次感,那么今天的这种混糖工艺则将面、鸡蛋、糖、油等混合融为一体,口感更为丰富了。 内馅香甜 不可“以貌取饼” 如果追本溯源,过去真正意义上的“五毒饼”馅料就一种--玫瑰花馅儿。用天津卫老吃主儿的话形容,“这种用玫瑰花做成的花酱,跟糖或蜂蜜一类的东西炒出来,很香。” 明明取名“五毒”为何偏用美丽花瓣做馅?难道要的就是这种强烈反差感?实际上,“五毒饼”相中玫瑰花做馅儿和季节时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好这会儿是采摘玫瑰花的时候,像北京妙峰山在端午前夕就是摘玫瑰花的好时节。”应时当令,“五毒饼”选择玫瑰花做馅合情合理。 如今为了充分考虑现代人的口味喜好特点,有的“五毒饼”从原来单一的玫瑰馅变为五种不同馅料--比如绿豆蓉馅(壁虎)、枣泥馅(蛤蟆)、杏仁蓉馅(蜈蚣)、黑芝麻蓉馅(蝎子)、炭烧黄金薯馅(蛇)五种馅料,“尽量与五种毒物的颜色接近,更加象形,同时选择适合端午期间食用的养生食材。” 用柳叶水洗脸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戴搭拉 戴搭拉,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为何老虎的形象会在儿童身上出现?传说老虎是百兽之王,各种害虫也怕老虎。“老虎搭拉”就是用布缝制的一些手工艺品,以红线穿成一串,最上端是绣着“王”字的黄色布老虎,最下端是装有香草的红色葫芦,中间有多种小饰物,如大蒜、大葱、豆角、辣椒、饺子、面粽(像糖三角)、粽子、扫帚、簸箕等,非常可爱。有的人家还有给孩子穿虎鞋、五毒衣的讲究,这些物件的作用是提醒大人和孩子,端午节后毒虫出没,要防止被咬着。 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此外,过去妇女过端午节还会佩戴石榴花和五色丝线。五色丝线是吉祥的象征,可驱瘟病,除邪、止恶气,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各种害虫的侵袭。 插艾草 在天津,比较普遍的一种端午民俗就是插艾草,天津人叫蒿子。买到家里,用红布条拴上,绑在大门的门把手上。过去人们大多住平房,艾草一般都挂在大门的门环上。现在艾草的悬挂方式倒没有特别的讲究,在门上哪好插就插哪,一般都插在一米以上比较高的地方。赵光宸在《津门岁时记》中提到:“初五日曰端阳节,有龙舟戏,居户门贴葫芦门符,插艾蒲。” 红葫芦跟艾叶绑一起 “悬挂方式倒没有特别的讲究,在门上得插就插哪,一般都插在一米以上比较高的地方。”天津民俗文化学者张显明老先生去年端午插在家门口的艾叶便是邻居送他的。红葫芦一样是取其辟邪之意,张老先生老伴儿以前每年做老虎褡裢时也会拴一个布的小红葫芦,“里面填进好多花椒粒让它鼓起来,因为花椒粒的气味也有驱除虫子的效果。咱天津卫讲究‘妈妈例儿’,老太太们信这个。” 上世纪30年代河北《沧县志》中:“五月五日,门插艾枝,剪红纸葫芦粘门楣。”事实上关于挂葫芦的象征意义在天津民俗中同样举足轻重。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曾提到挂葫芦的讲究,一种是在红纸上刻上或画上葫芦,还有一种就是挂上真葫芦,葫芦里面有的还会搁点花椒,用香味辟邪驱虫。所谓“门首贴葫芦,用红纸剪成,雕镂金玺”,有时甚至会把五毒画在葫芦里面,证明葫芦把五毒收走了。 能入药,可治妇科病 有一说认为艾叶菖蒲因自身具备的特殊气味能够令害虫避之不及,因此插在门口便可免除害虫骚扰。不过驱蚊之说还尚未达到“用过都说好”的显著效果,更有老中医表示,直接用艾叶驱蚊有些徒劳无功,艾叶挂于门上更多还是辟邪、吉祥的意味。 虽说驱蚊效果莫衷一是,可年年端午节前后都卖艾叶的花店店主田文华倒感觉艾叶的药用价值不容小觑,“在老家,艾叶其实就是一种中药材。”如果从中药角度讲,艾叶属温性,善走下焦,常为妇科用药。关于艾叶有个非常著名的方子--胶艾四物汤。四物为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加上阿胶、艾叶,可以温经,治疗经寒、痛经等。另外,艾叶放干了做成丝,还可制成艾棒用于“灸”疗。 挂菖蒲 艾叶有杀菌消毒等药用价值,更颇具辟邪求福的象征意义,而在天津端午习俗中,菖蒲被提到的次数则似乎少之又少。事实上,菖蒲的叶子尖而锋利,就像剑一样,也有香味,挂在门上同样有斩除妖邪的寓意。 菖蒲更兴于南方,是水中的一种小草,“像芦苇一样,南方多见,溱湖边生长,分节的植物。”最好的菖蒲叫九节菖蒲,也叫节菖蒲,清代陈仁山《药物生产辩》中记载:“又有一种名外菖蒲者,即九节小菖蒲”。刘大夫介绍,菖蒲在中药里入心经、胃经,可以用来开胃、化痰,有开窍醒神作用,“跟远志一起可以祛痰强心。”一般药用的为石菖蒲,相较于上品九节菖蒲它更普通一些,“论吨生产,效果当然也不同,但无非是用药时量多量少的问题。” 额间抹雄黄 津沽旧时端午节时,人们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雄黄“善能杀百毒、避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由于小孩不便饮用雄黄酒,所以,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就用雄黄酒涂在孩子们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并在其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赛龙舟 端午节民间习俗的流变、传说大都源于我国南方,印象中,端午节在南方似乎也总是更隆重一些,庆祝活动多种多样,寓意丰富的讲究也五花八门。其实说起来,咱天津人过端午自古以来也有过不少热闹场面。 竞渡表演 皇帝御赐金饼黄带 天津本无端午赛龙舟的传统,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天津的时候曾短暂停留小住海光寺,恰巧赶上端午节,天津官员们想来想去也找不出什么节目能让皇上在节日这天高兴点,着实犯了愁。有操船业的船家建议:咱们不如效仿赛龙舟的形式,“作竞渡之戏”,在船上表演精彩的节目。于是选出十个“梨园中擅武技者”,十位功夫不错的武生穿上彩衣,轮流在船上做种种武技表演。船本身制成龙形而被称为“龙舟”,至于表演,就是在船上拴一些皮条、秋千之类的东西,“两根皮条有点类似现今体育赛事中的吊环,但是没有环,只是将皮条缠在腕子上用手攥着,能够在空中翻跟头,秋千也是两根绳,下方有一根横棍,好像单杠一样,表演者在棍子上也是翻跟头,多少有点杂技性质。” “赛龙舟”的表演就在海光寺前的河中进行,乾隆当时看了觉得很不错,心情大好,非常高兴,于是赏表演者每人一块马蹄金--约几两重的马蹄大小的金饼子,每人一条黄带子--像腰带一样的缎带。从乾隆时起,“竞渡之戏大盛”,自此“奉旨竞渡”的习俗便流传下来,形成了一个天津端午的新民俗。 光绪年间 丢了项链停了表演 后来的表演不再请唱戏的武生,而演变成为民间组织表演,基本都是有钱的富家子弟每逢端午出来做戏表演竞渡。举出上面写有“奉旨竞渡”的大旗,插在船头,表演者不论是谁每人都扎上一条黄色的腰带,上面拴一个“金饼子”--其实是用木头片制成,上了点金漆,用以象征皇帝御赐的“马蹄金”。不过表演者之中,会游泳的是少数,不会游泳的占多数,因此每年竞渡都有掉到水里“遭灭顶凶者”,这样就招致官府出面禁止比赛,但是“赛龙舟”的组织者、表演者以旗子上受过皇封的“奉旨竞渡”为由抵抗,虽有禁令,每年表演照旧进行。 这股端午“赛龙舟”的风气一直延续到光绪十六年。 每年端午的这场龙舟表演比赛总吸引众多群众在河边聚拢围观,堵得水泄不通。这一年有位富家小姐前来观看,戴了一条价值万金的珍珠项链,不承想却被水贼“江洋大盗水上漂”偷走,虽然报了案小偷还是跑了,项链也没追回来,如此政府便“借题发挥”,以容易闹出事来为由从此严令禁止竞渡比赛在此进行,否则“治以水上漂党羽罪”,因此从光绪十六年以后,端午竞渡表演的风气就此停止。 海河之上 全民竞赛 天津卫自古就被称为“九河下梢”之地,丰富的河流资源为龙舟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比赛场所。虽说如此,天津民间的龙舟运动发展在以前却一直不温不火,年以前,龙舟比赛多集中在塘沽、汉沽等地。到年以后,随着海河综合开发提升改造工程的启动,海河的水质不断提升,许多龙舟比赛开始陆陆续续地把海河选作比赛场地。 但真正在海河上举行大型龙舟比赛还是在年,第一届中国海河龙舟节在金湾广场开幕,这可以说是天津民间龙舟运动的转折,当时天津市内机关、学校、部队、社区、社团、农村等一共组成60支队伍,上海、辽宁、湖北、山东等省市大学也组织了代表队,还有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美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龙舟队,一共有多人参加了比赛。此后每年的端午期间都会在海河上举办“海河龙舟节”。 现在,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许多旧的端午习俗已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新习俗,如利用端午小长假出游,好好放松一下,或陪家人一起动手洗苇叶、和馅、包粽子。其实,无论是什么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莫过于一家人团团圆圆。端午节到了,祝每一位朋友身体健康,和美快乐!多吃点粽子哦~ 庆阳妹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2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丨竟然不是ldquo粽子节rd
- 下一篇文章: 邀请函西安红杉树学校邀您来过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