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四时闲居清供真趣同赏清雅之韵
清代顾禄《清嘉录》中记载:“五月五,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又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 端午时节,气候炎热,庭院中草木生长的同时,各种蝇虫也开始活跃。人们在室外活动时,难免会被毒虫、蚊蝇叮咬。 “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南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 将雄黄酒涂在孩子耳、鼻、头额和面颊上,对于防止孩子被叮咬颇有效用。 02:53△《端阳故事图册》第五开:《悬艾人》清徐扬绘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端阳的庭院,就不得不提到植物。植物是庭院的灵魂。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菖蒲和艾草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 《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 《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古人将艾草和蒲配以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艾人、艾虎、花环、配饰,用以驱瘴。 △《午瑞图》郎世宁清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驱虫驱瘴外,这些花材组合而成的瓶花还是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端阳清供。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因此,用菖蒲、艾草、石榴、大蒜、龙船花组合在一起,可以创作名为“天中五瑞”的瓶花。根据忌排偶、贵活变、虚实分的清供创作原则,先将菖蒲与艾草直立插入瓶中形成支撑,然后加上色彩鲜艳的龙船花作为焦点花,石榴自然下垂与案几上的粽子、大蒜相呼应,十分符合端阳的清雅之韵。 △《蕉林酌酒图》陈洪绶清天津博物馆藏 古往今来,庭院在人们心中是亲近自然、寻求放松之所。庭院之精,不在景观之琳琅,唯求悅目为上;庭院之雅,不在屋宇之高广,而以舒心为要。生机盎然的夏季庭院之中,草木相陪,诗画相对,清供为伴,素友畅杯。你我心中所眷恋的,也莫不过如此。 夏季庭院之中,一把艾草、一枚巧粽、一樽雄黄酒、一品香囊、一束艾蒲,都具备了端阳清供的意味,供养天地自然,也供养了我们的内心。就这样,清供之雅嵌入庭院的每个缝隙,而庭院本身就成为夏季中最为独特的端阳清供。 在特殊时期,跟随园博馆一起云端打卡,开启你的园林历史学习之旅吧!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10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谜山海经14混沌帝江和印度史前飞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