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白蛇和娘子

——“你有粽子,我有故事”之三

端阳,正午,日头正辣,五条街保和堂药店内宅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人化蛇”事件:

雄黄酒一杯,白娘子饮入口中。

俄顷,化作白蛇,官人许仙见之倒地不起……

对于镇江人来说,《白蛇传》中“端午惊变”这个章节可谓家喻户晓。这段人妖情未了的浪漫传奇,很多精彩的桥段就发生在镇江。端午节的雄黄酒,这个神奇的存在不禁让现代人浮想联翩——如此神奇的酒,您不想来一杯?

不过,医院执业中药师、高级工程师季龙宝提醒:雄黄酒可别随意喝,而且现在市场上怕是也买不到雄黄。雄黄、白蛇和娘子,权且将它们看作一方端午节的“镇江印记”罢了。

饮食篇

饮罢一杯酒雄黄闻得青衣粽子香

  “饮罢一杯酒雄黄,闻得青衣粽子香”——端午节喝雄黄酒,似乎是件非常应景的雅事。然而,在药书中,雄黄是一种会生成砒霜的毒药。

  季龙宝告诉记者,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含二硫化二砷,其成品性状为橙红色最细粉,质轻味淡,气特异而刺鼻。功能主要为: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用法用量上很有讲究,每次仅能用0.05克-0.1克。若内服,应入丸,散用。外用应适量,可熏涂患处。

“雄黄不能遇热,见火会发生爆炸,并还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在药材库中,雄黄必须按毒性中药管理规定执行。”季龙宝说。

  现在镇江市面上有没有雄黄卖?季龙宝肯定地表示,绝对没有。即使在医院,也只有一些存货,被妥善保存在中药材库的保险箱里。在得到中药材库负责人的许可后,记者随他进入药库的最里间,该负责人打开密码锁,拿出一只黑袋子。揭开层层包裹后,记者见到呈块状、粉末状的橙红色雄黄。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起,雄黄实行管制销售;同时,医院不再将雄黄列入处方药。因此这些存货年代久远,仅作为库存谨慎保存。

医院的现存雄黄

  如今人们热衷网购,淘宝网上有没有雄黄卖?记者用“雄黄酒”关键词搜寻,约有六七家店铺销售雄黄酒,店铺地点为浙江、福建、四川等。打开一家产品链接,记者发现店内销售的主打产品是黄酒、花雕酒,并无雄黄酒。“雄黄”只是作为端午食俗的搜索关键词,被添加到产品描述中。而另一家产品链接中有“古法炮制雄黄酒”。店家特别提醒:“可用于调制朱砂粉开光给小朋友启智,可洒在房屋四周或草丛中,可驱蛇避虫,切记不可食用。”记者查看这家雄黄酒的销售记录,近一个月内为零。

  做了一辈子中药师的季龙宝,不仅知晓雄黄性状,见过摸过雄黄,还在曾经的“保和堂”经手销售过雄黄。这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我是下放知青。年回镇江后,被分到镇江医药公司五条街药店。或许是巧合吧,听店里的老师傅提起,这家药店的前身就叫保和堂,与传说中白娘子、许仙开的那家保和堂一字不差。”季龙宝说。

其时,镇江是名符其实的中医药材集散地。市区有几十家中药店,打索街是中药材一条街。南来北往的中药材通过陆路、漕运在镇江集散。季龙宝所在的五条街药店市口非常好,具体地点在今第一楼街、中山东路交汇处。药店分楼上下,楼上仓库,楼下营业间,总面积七八十平方米。

镇江城内药店虽多,每家店面也不大,但生意总体不错。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相关。碰到头疼脑热,到中药店里请中药师开副草药;想要调理身体,便去抓些黄芪、党参等单味药回家泡饮。

  “中医药学中,5月被称为‘毒月’,蛇虫百脚多,老百姓便到中药店里买雄黄驱虫。”季龙宝回忆道。那时候雄黄并未实行管制销售,到药店随时能买到。一般市售一份为1两,即现今的31.25克(按照十六两制计算)。药师也会特别叮嘱:只能洒在地上杀虫,千万不要自行服用,也别让小孩接触。

传说中,喝雄黄酒能让白蛇现原形,确有中医药学作为理论支撑。

季龙宝所在的五条街药店(保和堂)是否与白娘子开的那家保和堂为一家?

白娘子有没有在镇江水漫金山?

或许这些便是端午节习俗流变至今并让人心神向往的妙处吧!

(景骁轶翟进)

风俗篇

《白蛇传》与镇江——一段纠缠不清的人妖情未了

《白蛇传》记载,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这就是传说中的“端午惊变”。

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的“水漫金山”。

据《镇江曲艺志》综述:晋永嘉(-年)以后,镇江就成为重要的都会之一,文化繁荣,儒雅之风盛极一时,人们喜爱吟唱。《白蛇传》在镇江的原始传说“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萌发在唐朝初期,虽说对该故事的雏形已难以考证,但从宋相张商英题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的字里行间,仍能捕捉到原始传说的影子。

南宋时期,镇江已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繁荣的城市经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他们对通俗性文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运而生的瓦舍勾栏,不仅为民间艺人们提供了一个专业演出场所,同时也为说唱故事提供了一个传承发展的广阔空间。

镇江民俗专家金璐明表示,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镇江南宋时期的市井风土已与故事融为一体,这其中如果没有在该地区数百年的流传、润饰、加工、再流传,是难以使故事如此形象和生动。民间文学理论家罗永麟在“《白蛇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文中论述的“一个故事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整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形成的发展、演变血肉相连的”观点,也恰恰佐证了镇江与《白蛇传》生生不息的渊源关系。

《白蛇传》中,许仙在苏州吃官司,被官府“杖一日,配三百六十里,押发镇江府牢城营做工”。在其姐夫的帮助下,许仙到镇江,在针子桥药店当伙计、五条街卖豆腐、镇江渡口码头上开药店当老板。这些地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却还在原地。

金璐明介绍,这些情节都与做生意有关,必然离不开繁华闹市。据镇江民俗专家陈其元研究考证: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了针子桥下面是一条市河“亦达京口港,以入于江”,桥的东边有“丰美楼”,西边有“赏心楼”,临桥还有“针子桥巷”。由此可见,宋元时期的镇江针子桥,街巷景象是颇为繁华热闹的。

金璐明说,五条街也是当年镇江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我有远族在镇江五条街开个招商客店,可往依焉”,则佐证了这一现象。早年流传民间的俗语“五条街挤不开”更反映了这一现象的真实性。

金璐明表示,镇江地处长江与大运河十字水系的交汇处,历史上曾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南北交通枢纽,所以“许仙问白娘子讨了些银子,教蒋和去‘镇江渡口码头上’,赁了一间房子,买下一付生药厨柜,陆续收买生药,十月前后,俱已完备,选日开张药店,不去做主管”是选对了地方,而这个药店,就是保和堂。“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在传说、创作、加工、再传说中逐步形成的。”金璐明说。(范海罡)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白癜风哪个医院能治疗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