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话端五,雄黄箬竹香荚兰
编辑:CC撰文:天南摄影:小星 明天就是丙申(猴)年五月(马)的端午了,为什么标题要用“端五”而不是“端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端午”较早出现在公元两百六十年晋朝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到了唐代,宰相宋憬发觉这个“五”字与唐玄宗李隆基诞辰的八月五日有冲,为避讳,随命人改“端五”为“端午”。 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最毒的日子,百事禁忌。随即演变出雄黄内服外用、兰草沐浴、悬菖蒲艾叶剑、挂香囊、吃新箬竹叶米粽、划龙舟等等,消毒辟邪,强身健体的法子。 “白蛇与法海第六回:由爱生恨雄黄计”,讲述的就是金山寺主持法海禅师,用上图橙红色粉末,让书呆子许仙带回家,孝敬给他那具有千年修行且身怀六甲的白素贞爱妻,最终成就雷峰塔下的关键神器-“雄黄”。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温、杀虫驱痰”,故在没有碘酒和红药水消毒的年代,端五喝雄黄酒也就成了一种,千百年驱毒辟邪的习俗。 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写上百兽之王,虎爷的“王”字,俗称“画额”,祈求驱避毒虫,健康成长。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按大戴礼曰”出自《荆楚岁时记》,在端五节,于门上悬挂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说的就是,居住环境用过药石之后,人就要给自身来个大清洗了。 据春秋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五日,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而当时所用兰草,正是当今夏天里大受欢迎的香草冰激凌主香料香荚兰,学名:Vanillaplanifolia 《孝经援神契》曰︰“仲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镂,贡献所尊。”这就是两千年来,民间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祈求福寿健康的习俗。 “夏至节日。食粽按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稯”当时是用新竹节竿来蒸饭的。后来,关于食粽,有几个版本的传说,比如纪念屈原大夫,或缅怀伍子胥大将军等等。 古越国的后人,今江浙一带,很喜欢把酱肉和咸蛋黄包裹在新糯米中,这个口味的真空包装粽子,目前大概是海外唐人杂货铺中最常见的了。 粽子要好吃,需要用文火慢煮三到四个小时,若是在煮粽子同时,放几个鸡蛋进去,待粽子熟时,饱食竹叶清馨,糯米香甜的鸡蛋,也成就了超级软嫩滑香的风味儿,传说吃了端午粽子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会生疮。 “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虽说每年端五,都适逢南半球最冷的冬季,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延,饮食的典故,尤其在异域货源甚微的环境中,因时而作,也多了个给娃娃说故事的内涵。 -也许你想知道关于猫村更多的故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2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莱西准妈妈一定要看孕妇吃药有哪些禁忌
- 下一篇文章: 你以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事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