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文丨福林妈咪

今天端午节,昨天,我妈还打电话过来,说是她自己在家包了一些粽子,让我们回家一起吃粽子。

电话刚挂断,儿子就显得有点儿“失望”,抱怨端午节的过法太单一:

“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吗?我们班好多小朋友都叫它是‘粽子节’呢,觉得它没有‘圣诞节’过着好玩!”

儿子这话,虽有些偏颇,但也并非夸大,事实上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家庭基本上就将端午的习俗直接简化成只有“包粽子”“吃粽子”这一项了。

现在,小家伙的这番话,让我意识到,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很大的认知,所以,这个端午节,我们有必要给孩子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

都说节日要有仪式感,那给孩子过一个真正的端午,自然就需要“仪式”,而这个仪式,可不只是吃粽子这么简单的。

—端午节的仪式—

相信很多爸妈都知道,端午节最应该有的仪式就是“赛龙舟”,可事实上,这个仪式也只是在南方才可能实现的,因为北方的条件是不符合晒龙舟的条件的。

那不能晒龙舟的北方,又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吃粽子是必备项目

北方的粽子不同于南方,通常都是以甜粽子为主,而且好要添加很多的红枣才行。

老北京人过“端午”吃的粽子就颇具北方特色,他们会选用江米、黄米、红枣做成“二米粽子”,而这个粽子要在端午节头天包好,在第二天才吃,那样会让粽子更有劲道。

●挂菖蒲艾叶以驱邪毒

端午,是处于夏季之初,而夏季又是蚊虫活跃的季节,正好艾草的茎叶奇特芳香,能驱蚊蝇虫蚂,进化空气,菖蒲也有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功效,人们把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也就成为端午的一种习俗。

●女孩佩戴五彩香包祈福

端午之际,女孩们要佩戴香包,香包内部还要放入药用植物朱砂、雄黄、香药,并以丝布包装,拴上五彩丝线,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也有点缀之趣,也是女儿家为家人祈福的一种方式。

●女儿都要回娘家

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称呼,比如端阳节、重五节、女儿节、菖蒲节、龙舟节等,而这个女儿节,说的就是,出嫁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回娘家探亲,而且在探亲的时候,还要在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

当然,这在以前可是很流行的,这是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胸前带花的也就慢慢不再流行了。

●孩童带五彩绳

五彩绳是端午节的吉祥物,也是装饰物,有辟邪的寓意,后来又有了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这条五彩绳由红绿黄白黑搓和制成,系于孩子的手臂或颈部,从五月初五一直系到七夕节,才能被解下连同金楮被烧掉。也有另一种说法,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将五彩绳剪下扔到雨中,让雨水把绳子冲走,这样会消去灾难,带来好运。

不管是那种说法,大人们都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心愿,可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变的。

相比较北方的端午节,南方的端午节,要隆重很多,但就一项“赛龙舟”就已经是当地人忙活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甚至以“划龙舟抢亲”来认定这个千百来年的传统。

说起划龙舟,自然就得提到大诗人屈原,南方人会有赛龙舟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投身汨罗江的,可现在,关于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的,似乎又有些争议。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第一种说法是众所周知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很爱国,在看到自己的国家被灭后,悲愤难平,于是自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救他,这才争先恐后的划龙舟,用竹筒盛米投江喂鱼以防鱼虾吃掉屈原的肉体,这也是赛龙舟、吃粽子最早的来历。

可经过考证,赛龙舟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甚至屈原自己的诗作中也有提到五月初五以兰沐浴的说法。

这样看来,纪念屈原好像也不是很正确。

第二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他为当时的吴王阖闾和后来的吴王夫差效力,后来因为敌人的反间计,被吴王夫差命令自杀。他死后,被装入麻袋投入钱塘江,却不下沉,被当时的人认为是“涛神”,人们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赛舟逐涛以纪念他。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其实都是我们怀念祖先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现在它已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了。

这个端午节,可别只教会孩子们吃粽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纪念的意义,知道家人平安的温馨,给孩子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