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我爷爷就是捕蛇人,以前田野中、山林间到处都是蛇,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如何对付蛇类。(无不适图片)

很多年长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捕蛇人”这份工,我爷爷每天能抓一小麻袋的蛇,很多蛇嘴里还有田鸡,傍晚时分专门有人来收,每天基本上能赚个50~块钱。

言归正传,虽然现在蛇的数量少了很多,但万一遇到还是小心为妙,关于蛇的弱点有哪些,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1.打蛇打“七寸”的适用性不强

全球已知的蛇类约有多种,大小体型不一,所以七寸这地方,不是从蛇头算起多少厘米,而是目测将蛇化为10节,从蛇头算起,第3节基本就是蛇的七寸。

之所以从古至今流传着“打蛇打七寸”的说法,是因为这地方基本就是蛇的心脏区域,蛇的7寸被外力击中,非死即伤,言下之意,只要击中蛇的七寸,它就会丧失战斗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什么?

首先很多人根本不会精准目测“七寸”所在地,此外,蛇在攻击阶段,前半截身躯会不停晃动,如果新人非要纠结去击中七寸,很容易被蛇头咬住。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压根不要去打七寸,直接击打蛇腰,就是蛇立起来的那部分躯体,这段区域很长,只要拿根木根横扫过去,蛇的脊椎骨就会受到重创,跟击打七寸效果相同,但安全性、方便性略胜一筹。(不建议这么做,能避则避)

2.蛇在冬眠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战斗力

蛇属于变温动物,相比于恒温动物,它们不需要时刻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们可以节约能量,从而活得更久。

然而万物有利有弊,蛇的战力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为它体内细胞的活性,需要生物酶的参与,但酶这种物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在春末夏初这阶段,蛇类的活动异常活跃,当气温低于15℃时,蛇类就很难维持正常行动了,所以它们会找个地方冬眠,将体内新陈代谢降到最低。

冬眠的蛇是最不具备攻击力的,当你去挑衅它时,其实在它内心,应该很想咬你,但酶受限于低温,导致蛇的身躯没法活跃起来,所以冬眠的蛇也只能听天由命。

甚至在大连蛇岛上,每年都有很多黑眉蝮蛇在冬眠期间,被褐家鼠吃掉。

3.蜕皮期的蛇无比虚弱

蛇的生长周期较快,由于它们的生发层细胞在不断分裂,很快就会形成新的一整套细胞层跟角质层,接着新旧表皮角质层就会分离开来。

一般情况,成年的蛇一年蜕皮次数在4次左右,每次消耗时长大概在几小时不等。

蛇类必须把全身精力都放在脱皮上,所以此时的蛇基本上是毫无攻击力的,而且蜕皮后的6天内,蛇的眼睛基本上就是一片浑浊,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4.蛇的爬行速度很慢,完全不是人类的对手

在蛇的几组两侧分别各有一组肌肉,当蛇类在爬行时,一侧肌肉收缩,一个肌肉舒张,肌肉产生的力量在头尾之间不断往复传递,最终让蛇身以波浪式爬行。

这种爬行方式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蛇类在地面凹凸不平或者坎坷的地带,它的爬行运动会受到极大的干扰,另一个就是蛇类在光滑的平面很难爬行,甚至会出现原地“跳舞”的现象,比如蛇类在家用瓷砖上爬行就很困难。

而且蛇类因为受限于肺活量,导致它们无法长时间高速爬行,也就是耐力不够。

所以咱们人类见到毒蛇后,只要开足马力撒腿子就跑,蛇类基本上是无法追上咱们的,跑出领地就安全了。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我看电影里那些蟒蛇跑的这么快!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啊!”

影视作品只局限于影视作品,咱们就不讨论小蛇,就以多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蟒蛇举例,绝大多数蟒蛇的爬行速度(陆地)只有1.6km/h,一个成年人爆发后的时速能轻轻松松高达20~30km/h。

所以,不管大蛇还是小蛇,咱就放心的跑,它们压根就追不上。

5.蛇类害怕刺激味道,而不是害怕雄黄

咱们经常能听到“蛇类害怕雄黄”的言论,其实大错特错,因为蛇类主要靠犁鼻器来捕捉气味,犁鼻器内不仅存在鼻腔粘膜,还分布着各类嗅觉神经,所以蛇类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它们就会十分难受。

那么这个所谓的刺激性味道,到底是什么呢?

雄黄、大蒜、风油精,还是驱蛇粉?

曾经有官方做过实验,他们建立起一个宽2米、长5米的区域,在区域中用四种物质分别设置四条“封锁带”,以此来观察到底哪种气味能让蛇类望而止步?

实验结果显示,菜花蛇直接忽视了大蒜跟风油精,随后直接通过了驱蛇粉,最后在雄黄封锁带前出现了明显的犹豫反应。

然而在《科学大求真》节目中,也曾对“蛇类惧怕什么气味”做过实验,他们选中的实验对象分别是眼镜蛇,王锦蛇和水律蛇。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这三条蛇并不惧怕雄黄粉,反而害怕蒜泥。

所以从以上来个实验来看,蛇类到底惧怕什么气味,并没有固定答案,或许是因为蛇类品种不同,所以惧怕的气味不同,但客观的说,蛇类只是闻到刺激性气味难受,而不是害怕。

6.吃饱的蛇类战力大幅度削弱

蛇类有两种攻击方法,分别是毒液跟缠绕,但它们吞咽的方式却是统一的。

蛇类会撑开上下颌,伸张颈部的皮肤跟肌肉,将食物一点点“送”进食道中。

此时蛇类全身都在努力消化食物,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对人类,如果遇到生命威胁,它们甚至会吐出食物,然后逃命。

所以,蛇类的进食方式导致消化系统会产生极大的负担,此时的蛇类也处于虚弱状态。

7.鹅:农村防蛇小能手

很多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一直有蛇会进入家里,我们村以前很多家畜都受到毒蛇的侵扰,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只鹅。

你没看错,真的是鹅,而不是猫、狗。

鹅的领地性很强,当蛇类闯入领地后,它们就会发起进攻,而毒蛇的毒液属于神经毒素,毒液必须要进入血液后才能发挥功效,但鹅的一身羽毛可以完美躲避毒蛇的毒牙,而且鹅掌上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毒牙无法从角质层刺进去,老鹰捕蛇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鹅的嘴部分布着锯齿状的尖牙,论单挑,只要不是体型较大的蛇,大鹅都能完胜,最重要的是,大鹅在遭遇情况时,会不断大叫,这就很容易引起主人的注意,所以大鹅就成了农村的防蛇小能手。

8.蛇类的弱点:泄殖腔

蛇类的泄殖腔处存在大量敏感神经,不管是用手还是道具,只要攻击那位置,蛇类会很受伤。

这招不推荐使用,一方面是不讲武德,另一方面蛇类泄殖腔不容易找到,新手千万别好奇,该跑路的时候撒腿就跑是没错的。

以上就是蛇类的一些弱点,希望大家在野外不会遇到蛇类,一旦遇到蛇类,能避开尽量避开,毕竟蛇会吃些老鼠等有害生物,它们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