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及国家节假日放假规定,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祥和、文明、有意义的假期,新建区溪霞中心小学年端午节放假通知如下:

放假安排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放假安排: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放假安排,今年端午小长假为6月12日至6月14日三天。

树文明新风过吉祥端午

  从自身点滴做起,严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从文明餐桌做起,少聚餐、吃熟食、禁野味,倡导“公筷行动”,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从文明出行做起,文明乘车,安全驾驶,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温馨提示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进行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交通

  出入平安,交通安全当牢记心中。为了孩子的安全,请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同时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工作,严禁12岁以下孩子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不搭乘超载车辆,不搭乘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非法运营车,在此也温馨提醒家长朋友在假日里开车不喝酒,文明驾驶,安全驾驶。

  我们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请您及您的家人在享受美食过程中注意:

  (1)不食用变质、过期、腐化的食物;

  (2)购买食品认准生产日期、产地、商标等信息是否完整;

  (3)对生食进行彻底煮熟,以免感染细菌;

  (4)切勿暴饮暴食。

  1.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2.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3.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4.家长不在家时,不准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民俗一: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民俗二:挂艾草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民俗三: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民俗四: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民俗五: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除了以上介绍的习俗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噢!

  各位家长朋友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反复风险依然存在,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参与、不倡导、不组织聚集性强、参与面广、易诱发险情事故的群众性活动。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端午佳节。祝您及您的家人假期愉快,端午安康!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