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地图,读懂重庆诗歌

遥祭屈原品味传统

五月初五,这一天,因屈原而不同。两千多年前,他以悲壮的惊世一跃和瑰丽的诗篇,冲击着一代代国人的爱国情怀,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历史选择他为端午节“代言”。今天,我们在吃粽子时,不妨细细品味这位爱国志士留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不屈。司马迁曾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见,人一生波折起伏,没有绝对的顺境、逆境。反而很多重大成果,都是在逆境中产生。而屈原的壮烈,就在于他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相信也是屈原的“座右铭”,也是端午节的灵魂所在。而其《天问》自始至终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个问题,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求索,是屈原精神的精髓,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竞争激励的当下,更不可或缺。

爱国。龙舟竞渡慰英魂,屈子空怀报国恩。人们怀念屈原,因为屈原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受到迫害,却对故国家园坚贞不渝;因为他宁可怀沙自沉,也不去国离乡,不惜以死来坚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一个人,不管命运如何,不管生存环境怎样恶劣,只要他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可钦可敬。

传承。曾经的“中韩端午节之争”证明,面对全球化,任何一种文化,惟有代代传承,才能守住根脉。如今,我国的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是一种精神。每个炎黄子孙都应以自己的方式,对端午节的精神内涵进行解读。在追寻中读懂它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并以积极、能动的心态参与传承。

遥祭屈原,品味传统。在回味“精神的粽子”中学会不屈、求索、爱国、传承,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记忆,也是追寻民族复兴梦的求索之道。

——编者聂也

现代诗

01致汨罗江………………………………师运山(居重庆)

02端午:白素贞致许仙的情诗……………郑劲松(北碚)

03安放在心里的端午节……………………左利理(垫江)

04粽子………………………………………何真宗(万州)

05端午杏……………………………………刘东灵(梁平)

06屈原的诗稿……………………………田诗范(九龙坡)

07一个俗人的端午………………………李文武(居重庆)

08端午如歌…………………………………陈显涪(沙坪坝)

09粽叶情………………………………………邓新贵(垫江)

10风继续吹…………………………………海潮(居重庆)

11梦里遇见屈原………………………………刘启玉(垫江)

12屈子:五月的缅怀………………………云秋林(石柱)

13端午,龙舟…………………………尹远红(生于重庆)

14致敬先贤………………………………石家远(居重庆)

15端午节………………………………………黄与平(长寿)

16端午,一叶不老的…………………………郑立(武隆)

17包粽子……………………………………兰采勇(綦江)

18历史蹲在汨罗江上………………………何智杰(潼南)

19橘树…………………………………………王景云(江北)

20屈原………………………………………张紫莉(垫江)

21端午节思绪……………………………………许峰(江北)

22你未沉睡………………………………向小容(居重庆)

23氤氳在端午的清香里………………………黄前(合川)

24五月的阵痛…………………………………廖希立(大足)

25端午节的菖蒲……………………………苏其善(铜梁)

26平湖纪事入梦来……………………………贺红江(万州)

27喊魂………………………………………吴途斌(垫江)

28那一年,龙舟水……………………………王东(长寿)

29那是诗歌中最为悲壮的一行…………………张键(綦江)

30端午………………………………………唐宇佳(南岸)

31端午安康………………………………任永进(居重庆)

32五月五日涪江边忆屈原…………………周洪梅(江北)

33粽香端午…………………………………郭锋超(南岸)

34端午悼屈原………………………………樊初林(长寿)

古体诗

35端午咏怀…………………………………廖成江(长寿)

36怀屈原二首…………………………………梁欢(垫江)

37忆端阳……………………………………蔡惠玲(垫江)

38感怀端午………………………………快乐东儿(长寿)

39长寿湖龙舟赛……………………………但伯清(长寿)

40端午…………………………………………冉启华(酉阳)

41七绝二首……………………………………游明权(长寿)

42端午二首…………………………………熊先前(梁平)

43悼屈原……………………………………陈朝中(长寿)

散文

44美好的愿望……………………………………莫测(渝北)

45端午节趣……………………………………易红(垫江)

46端午不还乡……………………………………龚会(长寿)

47家乡的端午节………………………………何从花(长寿)

48端午:一条江、一个………………………李琰(巫山)

49粽子悠悠两地情………………………………焦芬(长寿)

50端午话粽说屈原……………………………任飞雪(长寿)

51悠悠粽香……………………………………黄文慧(长寿)

52粽香里的母爱………………………………姚明祥(酉阳)

53有棱有角的粽子…………………………张凤鸣(铜梁)

54端午回忆…………………………………王紫薇(长寿)

1

致汨罗江

师运山(居重庆)

汨罗江啊——

你这流淌着诗也曾毁灭了诗的河流

我不知道该恨还是该爱你

我们记得,那一刻

你的波涛把我们心中的偶像吞噬

把人民衷心的爱戴夺去

把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淹没

演出了一部千古悲剧

你就是昏君糊涂的脑汁

你就是小人进馋的口水

该死谴责是他们你却黑白不分良莠不辨

善良之心啊怎能不恨你

然而,我们何尝不记得

是你,听见了那声喟然长叹

是你,看见了那次纵身跃起

是你,收容了那个不屈抉择

是你,开启了对诗歌的祭祀

你的清流呵,因此变成琼浆玉液

灌溉心灵的国土把一代代诗人的灵感启迪

你用悲和壮诗化我们千百来年的生活

美好之心之心啊怎能不爱你

哦,汨罗江

现在我知道了

该恨你江面的恶风也该爱你纯洁的流水

2

端午:白素贞致许仙的情诗

郑劲松(北碚)

只因为雨天的那把伞

只因为潮水般的人群中回眸一眼

一种爱便把人妖之间丝丝相连

电闪雷鸣之中我紧紧地抓住你的手

尽管知道爱你,如此凶险

必定将千年的修行毁于一旦

谁说修行千年又不是为了与你相见

为了你我已等了一千年

弥蒙之中,我用手一指

山重水复处就是一座温馨的家园

有竹影婆娑有鸟鸣山涧

有牧歌短笛有袅袅炊烟

这一切告诉我我活在你的人间

你的人间春宵苦短

法海,不过是一种命运

阴谋的雄黄酒现出的不只是我的原型

那是爱的阴影呀爱的无奈爱的背叛

是爱,让你学会了欺骗

或许爱你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欺骗

当正义以邪恶的名义水漫金山

我不怕,我不怕刀光剑影

也要为爱情而战

我为你遍体鳞伤血流如注肝肠寸断

那一刻我重重地倒下

以一个人的样子倒在人的面前

如血的残阳像铠甲飘散

从此雷峰夕照断桥春梦风月无边

谁还在乎压抑了千年的爱情

——还深深地埋葬在春暖花开的人间

3

安放在心里的端午节

左利理(垫江)

靠近艾叶和菖蒲散发的气息

《九歌》《天问》的诗意

高过五月的端阳,翩然走来

四处蔓延节令的情愫

一粒又一粒糯米,带着母亲掌心的体温

一个个粽子裹紧自己,一声不吭

屏住呼吸,生发无形的力量

隐藏绵远的依恋,铺展耀眼温情的光泽

粽子缠缠绕绕

不动声色,紧紧围绕在一起

堆积出无数几何图案

精心构思一份浓浓的乡愁乡味

蘸着炊烟,和着白云

粽子一直坚持以这种方式,无声凝望

随渐行渐远的龙舟

传承生动的段落

天地万物的爱,聚焦在这儿

端午就这样,带着念想

穿越汨罗江的烟雨

静悄悄,安放在我们心里

4

粽子

何真宗(万州)

我喜欢你裹了

一层又一层的感觉

捧着你暖暖的体温

然后,又一层又一层地把你剥开

捧着你还有暖暖的体温

我喜欢你把一粒粒的糯米

紧紧地抱成一团

让我们拿着的

不是一盘散沙

让我们看到的

不是一盘散沙

我喜爱你用麻绳

把包好的糯米和粽叶

贴着你的身子缠来绕去

直到把你绑成一个

结实的身子

这时,我才明白

端阳节,就是要

一个家庭

一个社会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紧紧地抱成一团

5

端午杏

刘东灵(梁平)

初亮带来一袋杏子

正要扑过去

却被叫住:朋友说不好吃

拿来泡酒的

小时候

每近端午

走几小时的山路

去外公家摘一小筐杏

再回家来慢慢吃

杏核更是宝贵

与小朋友们玩跌杏核

我弹药最充足

玩得最孟浪

输得就最快

6

屈原的诗稿

田诗范(九龙坡)

是乘端午节的龙舟来的吧

从汩罗江轻轻地飘过漫长的岁月

束冠昂首,凝望三楚

长铗劈开愁云

手挟不屈的求索

踏着夕阳的影子走向祭坛

让苦艾插成行吟泽畔的瘦影

雄黄酒涌出《离骚》的潮汐

而粽叶裹着的忧心

使三江五湖

流淌放逐的《楚辞》

突然,大风中

屈原走下高台

举起血红的酒杯

一饮而尽三千里江河

然后拱手送我一捧红桔

这是二千个春秋的憧憬啊

快拿去挂满大江南北

接着屈子携手拉我去远古旅游

说是婵娟邀我为《九歌》

再添些现代舞蹈的节拍

我趁机求索诗人的诗稿

诗人捋须一笑

挥手弹指无数竟渡龙舟

看,诗稿全部翻作

龙舟上猎猎飘扬的旗帜

7

一个俗人的端午

李文武(居重庆)

再过几天

就是端午

各地政府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力争把节日

办得鹤立鸡群

吸引八方宾客

共聚GDP

而我

一个俗人

真心感谢屈老爷子

两千多年前

那个漂亮的前滚翻

得以让我高速运转的躯体

休养两天

顺便吃几个粽子

喝两杯雄黄酒

然后挺直腰板

躺下

肆无忌惮的

装几天死

8

端午如歌

陈显涪(沙坪坝)

让你在冥冥岁月里,弹响流程。

让你在沧桑古脉里,驮起启示。

所有的日子都萌生出串串思辨,

所有的食物都闪灼出箴言轨迹。

时光的幽梦如手,横亘于永恒的瞬间。

远岩在天边惊叹寂静,群星在梦中奏响期待。

只有端午不顾如此无撼地相伴,

只有嫦娥挥洒不尽月华的平淡。

龙船剌破大风雕立在回归的自然,

玉兔紧扣着意味深刻的葱茏心弦,

走就走吧,岁月的缄默绝非缄默,

划就划吧,迎风发狂如旷世苍鹰。

端午悬掛在馋涎欲滴的仰望,

再有一丝鸟唼就会把它碰落,

甜蜜紧扣着江山的齿缝间隙,

任凭她滋润节日的悬而未决。

圣地河水在久远的洪荒多情,

不会像端午那样琼酒如乳浆,

你粼粼的波光跳动温情嘱托,

我感悟那几千年的朦胧心曲。

啊,奔涌的涛声是岁月不朽的灵魂,

哎,翻腾的浪花是世纪壮美的诗章,

哟,漫漫的彻夜是黎明芬芳的归来,

嗯,年年的端午是日历远行的孤舟。

节日就是节日,哪有什么远行不远行?

历史就是历史,哪有啥子孤舟不孤舟?

不过,端午可不是欢乐的日子,

它有着自己沉重的步履……

我不会为端午写诗,更无能力去为她吟唱,

我只能为生活流逝,去迎接古老圣洁目光,

因为华夏的节日实是多如繁星深邃的胸怀,

生我育我的祖国母亲呀端午令我心思广袤。

如歌的不是端午,更不是上千年的羁绊和哀怨,

端午更不会如歌,如歌的是不再复返的圣水河。

那条风雨痴情的绵延不绝之河奔涌在我们心上,

我们听河水如谆谆教诲在沉甸甸地翻滚着浪潮。

9

粽叶情

邓新贵(垫江)

一背篼绿油油粽叶

带着山野的气息

是父亲从山里采摘而来

在他羞涩的口袋

为此节约了一毛钱二毛钱

一张一张在水里洗净

码放成一小叠一小叠

然后用他僵硬的动作

将它们裹成一个一个

拳头大小的心形

一年一次

一晃好多年

我早已高出父亲一头

蓦然回首

苦涩的岁月

父亲的粽叶

包裹的是他一生的甘甜

10

风继续吹

——端午思怀

海潮(居重庆)

风继续吹

屈原仍在赤心难改

汨罗江上一轮明月高悬

一双潮湿的眼睛

浸透了历史的书签

一页一页翻开

又一朝一朝变迁

71

仲夏登高望远

划一叶扁舟随波心流转

图腾共沐菖蒲与艾叶之香

求索的足迹路漫漫其修远兮风继续吹

历久弥新的日子

让九歌荡气回肠

我的手掌上一朵青莲徐徐

盛开阳光正好一曲古筝

穿过了生命的悲恸

抵达于绿林深处

天问

仿佛只是离骚的传说

借一朵浪花拍岸惊涛

朋友啊请忘记

曾经的阴霾与污浊

苏醒的我在河水之畔

着一袭宽袍魂归来兮

11

梦里遇见屈原

刘启玉(垫江)

昨夜梦里,在三湘四水

遇见屈原,湘夫人挎着他的膀子

重游江汉,他们发现

这里没有秦人铁骑下的残垣断壁

也不见掠地征战的满目狼烟

只有如雨后春笋的高楼拔地而起,成林成片

纵横交错的高速高铁,汽车火车

快如闪电,诗人

和夫人都笑了

那笑容有几分羞涩,有几分灿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人惊诧地问我:你怎么记得

我的诗句?我回答他

在中国有谁不知道您吗!端午

快到了,门楣上的菖蒲和艾草

碗里的粽子

河里的龙船……

这一切都是为了您啊!我写诗的老师

文坛的泰山

他如梦初醒:哦!难怪

最近,我携夫人去了趟齐赵燕韩,又到

三秦地区旅游了几天

那里的人们正忙着

准备过节的货物呢!那些地方完全变了……

据说三峡大坝很雄伟,港珠澳大桥

非常壮观,找机会定去看看

我们从西安乘飞机回郢都,又快又安全!其实当年

我就想:国家要稳定

社会才发展,昏聩的楚王

软弱无能,且听信谗言,排除异己,泱泱大楚

危若累卵,我才怀沙抱石,从容赴难

多么惭愧啊!谁知

那绝望的一跳

竟让后人纪念了余年

梦醒了

一弯钩月悬在天边

12

屈子:五月的缅怀

云秋林(石柱)

从长江源头到汨罗江边

从车轮磙磙到拄拐杖穿芒鞋的跬步

从多少苍白的歌吟到《天问》《橘颂》

屈子这追寻还有多远的距离?

于是五月打开苦艾薰香的门楣

龙舟竞渡的神州载歌载舞

粽子水鸟般飞向江面

千年的招魂为谁等待 为谁轻诉?

归来吧进退之间忧愤的诗人

去国还乡之间徘徊的灵魂

清浊之间独醒的莲

那个昏君早化作微尘飘逝

你空前绝后的纵身一跃

铸就了一个民族永远仰止的高度

大江滔滔 子规啼血

多少英雄的热泪已点燃满天星斗

照亮多风雨的历史如白驹过隙

屈子啊心盛得下破碎的故国

铮铮的头颅竟不委身于强权

只留下遗风与正气扶摇青云 代代相传

而今天

穿越都市的繁华 走进乡村的宁静

含笑吧不死的凤凰

追求光明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我们将你安放在圣洁的心中

五月因缅怀而尤其虔诚

民间因端午而格外温暖

而今夜是谁

推窗静听高峡平湖的交响?

谁依旧凝眸北国草原牧歌芬芳?

谁在抚摸圆明园母亲秀额的伤疤?

谁惊喜于“神七”邀翔太空的五星红旗?

谁感恩于中国梦如沐春风?

大江奔流 千帆竞发

华夏美丽的容颜如花绽放

从岁月深处打捞起被风雨湮没的歌吟

大爱才是家国自强茁壮的根

屈子呀醒来——让我们共舞

你那颗搏动的诗心虽然令人顿觉卑微

而思想的金色光芒

将永远敲响我们生命的大钟

13

端午,龙舟

尹远红(生于重庆)

端午

宜接近流水

俯身同一不断的流水

听它讲述一块失望的石头

如何与龙舟扯上关系

关系源远流长

长到两千多年前

一个人与一个国的关系

当历史协同小舟打捞起

那块石头

发现石头上绑着一位诗人

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宁死不屈的忠骨

关系水落石出

14

致敬先贤

石家远(居重庆)

端午又一个诗人节来临

我们一起怀念这位伟人

他虽然离开了两千多年

依然还受到人们的崇敬

学子们向这位先贤致敬

继承他上下求索的精神

莫待老冉将至修名不立

勤奋读书需要自慎闭心

公仆们向这位大夫致敬

牢记肩上责任勿改初心

不从俗不失过情系百姓

莫让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诗人们向这位先哲致敬

随他迈进浪漫主义大门

九死不悔也要坚持真理

诗人要无愧人们的尊敬

15

端午节

黄与平(长寿)

人之成就,

总是呈现支离破碎的外观;

范增去,

项氏灭;

楚之失屈原,

怀王囚,

楚国完;

刘备之得诸葛亮,

成就了蜀汉江山;

人云: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失去了人才,

那将会是:

“兵来兵去挡,

水来了空话去掩”;

屈原,

以他的光辉形象,

总是在向我们,

娓娓道来,

历史上惨痛的教训。

16

端午,一叶不老的龙舟

郑立(武隆)

幽幽兰芷,浅浅冰冽

在沉寂的楚辞,澡雪

龙舟,温热在民俗的肩上

粽子,蒸煮在时光的掌上

古歌古亮,故事金黄

魂兮魄兮,粒粒归乡

端午,一叶不老的龙舟

撑住我命运的流水

屈原,我梦里的巫师

独步在国殇的源头

17

包粽子

兰采勇(綦江)

这是节日来临前重要的仪式

稻田中的鸟鸣、汗滴

被糯米黏在一起。偶尔

还会掺杂枣子、蛋黄

瘦肉、花生、豆子

若干通透的躯体

爱情一样裹在粽叶里

用线缠绕、束缚,谁也离不开谁

空气弥漫着粽香

粽香绕不开千年的伤

祭奠和传承年复一年

揭开陈旧的疤,虚幻和真实之间

思念已起,回忆的途径翻新

18

历史蹲在汨罗江上垂钓

何智杰(潼南)

历史蹲在汨罗江上垂钓,以信念为饵

用端午这根牵动着人们情感的长长丝线

没有钓钩,近年一直游走在汨罗江浩瀚的水里

上钩的是三千年前楚国的屈子三闾大夫

年年五月,菖蒲翠绿,艾叶飘香

粽子走进盛大的节日,雄黄酒出征

你楚国大夫,一个伟大而孤寂的灵魂

捆绑在一句句激情昂扬抑或痛彻心扉的

长长短短诗行

从汨罗江钓上岸,遍及

天涯海角,山山水水

乾坤浩渺,龙舟竟渡

你却一次次追问苍茫大地

为什么,为什么

《九歌》无声,《天问》无语

《招魂》不灵,《离骚》却毁了自身?

历经千年岁月更迭,现实与历史

是不是惊人相似,有谁知道

汨罗江水,流淌进中国的每一条河流

19

橘树

——致诗人屈原

王景云(江北)

白,很静。收获闪亮的金黄

嫩绿叶子,翠出一片晴朗

孤独的你

在《九章》,《离骚》里

热烈盛开

秭归埋下种子,就扎下了根

枝头,一朵朵洁白

白了两千多年

香了两千多年

眺望时间,星子闪烁

哦!

那是谁,用衣袖擦亮的星辰

20

屈原

张紫莉(垫江)

阅读这两个字

是可以拆分、重组,凝望

一个诗人在走进他的诗中

一条河流在历史上消失

一株水草在黄昏中死去

又以另一种姿态

在一年一度浮出水面

抚摸这两个字

心底里的血液在大地的脉络中沸腾

没有声嘶力竭地

哭泣、只在漫漫长路

回首、却已是无根无果

往事如梦,在千年万年的日光

以碎片,艾香联结

21

端午节思绪

许峰(江北)

五月的粽子

飘逸一个爱国诗人的身影

五月的月亮

闪烁一个爱国诗人的诗文

五月的夜晚

清冷一个爱国诗人的孤独

五月的汩罗江

流淌千年对你的思念……

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

触犯了贵族利益者软肋

被贬罢官流放心忧如焚

悲壮投江以身殉国

留下《九歌》声声刚毅诗魂

留下《离骚》字字宏伟丹心

五月的粽子

祭奠屈原铮铮铁骨爱国衷情

龙船竞舸颂扬屈原为真理立言

五月的端阳

我们奋笔疾书热爱祖国的诗篇

22

你未沉睡

——端午节致屈原

向小容(居重庆)

汨罗江寒寒的水边,

萧萧的风已停止呼喊,

人们摇动船桨里满载的愁叹,

唏嘘的龙舟和着粽香的呜呼,

振开水波澹澹无尽的晕轮,

这是人们沉痛了千百年的年轮吧,

东升的日头与云中君,

在千百年的年轮里同样地

飞舞与旋转,

想拉伸你如兰溢香的灵魂,

从水波与芳草结痂的网里,

一个鲤鱼打挺般地跳跃飞升......

你神奇地醒过来了,

并告诉那些霓为衣,

那些风为马,

去邀请那些云中君,

合着青鸟群群震惊的奋飞,

一同去探看你从未离开的山河大地,

见证你在汨罗江里从未沉睡,

而是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里,

绵绵不绝地成长,壮丽奇幻地分身......

你岌岌的高冠,

撑开骨架做了泰山头顶的宫阁,

你陆离的玉佩,

吸吮光华成了香江边的东方明珠,

你朝饮的木兰坠露,

穿越胸襟做了长江大坝上的瀑流,

你夕餐的秋菊落英,

跃过肋壁成了黄山遍身间的英石,

你芰荷的制衣,

萃取星光做了长城间座座堡垒,

你芙蓉的集裳,

锤炼月色成了海洋里张张云帆......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指点着大江南北,

连洞庭湖也翻卷着波浪高咏:

这才是你真实的样子,

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离骚的华章已可以点燃,

瞬间照亮你朝发苍梧夕至县圃,

九哥的琴弦已可以劈断,

刹那云集你天清地和的萧萧共鸣,

那些云霓终究停止蹁跹乱舞,

胆战确信,绝眦注视:

原来你从来都没有,

没有在汨罗江里沉睡,

而是在这块深情的土地,

涅槃生长成不朽的样子......

23

氤氳在端午的清香里

黄前(合川)

回到楚国,回到汨罗江上

我像一个落魄书生,纵身一跃

跳进忧郁悲愤的《离骚》,打捞

千古不朽的气节,而

那些落水的粽子

被一个节日,舍身救起

回到故乡,回到田间地头

我像一个上山觅草药的赤脚医生

遍找,苦淡清香的艾叶

将它悬于老家门楣——

驱灾,避邪,亦可,医治心结

回到家里,回到厨房灶台

我们兄弟姐妹,像是母亲精心包好的

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每到端午

让亲情反复烹煮,热气腾腾的家

便氤氳在别样的清香里……

24

五月的阵痛

廖希立(大足)

当轮回再一次轮到五月初五

汨罗江就引发了又一次剧烈的阵痛

这阵痛放射状的漫延,漫延到

华夏的每一寸皮肤,每一根筋骨

每一条血脉。入江而不化的三闾大夫

从汨罗深处那永远的失眠中缓缓走出

颜色依然憔悴,形容依然枯槁

在群鱼的簇拥之下,在绿波清流之上

他再一次披发行吟那没有结尾的《离骚》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此刻,所有的音乐都赧然退下,哑然无声

只有那悠长阵痛的楚韵,在天地之间飞升

穿越过往的岁月,穿越未来的世纪

25

端午节的菖蒲

苏其善(铜梁)

端午节还未来临

那蓬蓬勃勃的菖蒲

便带着清凉初夏的风

站在清清的溪水边

像是在等待早起的采药人

那端庄站立的姿势

生怕误了这个佳期

传说端午早上的菖蒲

能医治人间百病

你素衣素颜临水而居

剪刀样的叶裁剪着

阳光和风雨

疾病和苦难

薄凉的花和鲜嫩的叶

被端午的人早早采去

被挂在屋檐下

煮在铁锅里

泡在脚盆内

吞进肚腹中

你与尘世间的幸福痛苦

便紧紧联到一起

解救人间疾苦的菖蒲啊

端午节是你苦难的日子

宁愿忍受火烧水煮煎熬

也要对人间奉献全部真情

26

平湖纪事入梦来

贺红江(万州)

滴落满夜星辰

一江两岸,披上炫丽彩衣

看一位衣袂飘飘的男子

如何一寸寸地将浩浩江水洗涤

为你采摘太白岩和翠屏山巅最嫩最鲜的艾草

在千万朵迎风即开的三角梅中

写意星光璀璨的明眸

一双柔荑搅动一湖碧水

南北天堑,星光鹊桥

我在三生有幸广场等你

仿若启航的船只等待灯塔

此刻,有晚风,有无数的星辉

在一株傲立江畔的花树下悄悄诉说

看夜幕下的南滨路

如何热爱世间万物一点一滴

望一排晚归的群雁跃过头顶

有清脆温暖的声音在天空久久回荡

听一江春水缓缓流淌

抛下两岸倒影

一圈一圈的波纹

漾成无数朵红艳艳的小花

轻轻唤醒来来往往的过客和满怀祈福的心事

夜幕下的平湖,掌上的明珠

让我们无限走近

彼此打量,彼此融入

无论是外来者,抑或菩提树下浣衣者

记忆着宏伟的时代和荡气回肠的故事

而今站在幸福家园的门口

叩响壮丽的中华盛景

26

喊魂

吴途斌(垫江)

母亲说,喊魂可以唤回落魄的人

我生情并茂诵读楚辞《离骚》

一遍又一遍,感天动地

从年少时的书声朗朗到现在的声嘶力竭

四十多年了,年年失望年年望

您去意已绝,无意回头

想象您衣带翩翩的背影,我一直在字里行间喊魂

屈原,您还好吗

同一条路上,喊魂的人还在前赴后继

一介书生,除了喊魂

我还能为您做什么

五月,有关一条河流的想象

27

那一年,龙舟水

王东(长寿)

不记得多久没有遇见

河水静静地流淌

经过每一个熟悉的村庄

我们早已失去

那些年在水乡,在江南

在凄风苦雨里的等待

没有炫彩的衣衫

翠竹是如此新鲜

就像我们不肯老去的岁月

装饰着美的面庞

在心里把日子沉淀

到最后,分不清溪水与流岚

那一年,我们坐在岸边

遥望白鹤远去

等待龙舟驶来

岁月是如此静好

在烟雨中度过流年

一双白球鞋,踩下沙滩

终究不是那一年

青山远,流水不在

只盼那些最虔诚的愿

不舍惦念,不避喧嚣

载入龙舟,斜风微雨天

水色满江南

28

那是诗歌中最为悲壮的一行

张键(綦江)

五月。除了鲜花与绿阴,

还有闪电与雷鸣。

真不知是天河连接着大地,

还是大地倒流向天河?

仿佛所有的雨都化作了难以言说的冤屈

仿佛所有的愁都流向了一个出口

直指向一个特定的节日——端阳

均源于一个固定的地方——汨罗江

江河蓄满力量,要把你的忧思宣讲?

大地蓄积着忧伤,要把你的不屈传唱?

要问,就向着苍天去问吧

要哭,就朝着奔涌的方向

巨石啊,一蹲蹲坐化成了伟岸的山峰

内心啊,一点点蓬蓬成秦风的模样

抱紧一蹲石头向江中而去

那是诗歌中最为悲壮的一行

今天,让激烈竞技的龙舟,穿越时空的隧道

你听,那整齐的号子,满是不屈的力量

让岁月的芬芳,演绎文明的祭奠

你看,那清香的粽子,裹紧你高洁的芬芳

五月,除了鲜花与绿阴,

还有诗歌与柔情。

五月,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

共同编织一个美好的梦想

29

端午

唐宇佳(南岸)

我猜想,端午

也许是天空的

一滴白云

一道雨后彩虹

哦,不不不

它或许是,

江河边的一叶龙舟

我更希望--

它是香香的

像粽子一样

30

昌蒲

张德良(江津)

倒插在农家的门缝里

绿意滴落在

端午节的气氛里

香气被揉进粽子里

节日的快乐被燕子

搬来搬去

有一天,昌蒲

来到了城里,在那

讳莫如深的楼道里

孤零零地

听着那远去的记忆被

淡淡地翻着

31

端午安康

任永进(居重庆)

仲夏初五顺阳在上

浴兰汤,沐芳华

沥干微醺独登高

接洽凛然十分

足够雄黄

远遁藏匿暗处的蛇莽

打开天窗对话屈子

怆然泪下

汨罗江涨

求索上下九歌天问

无论离骚,楚雄渐消亡

若获重生

能否只填楚辞令

五月五,面朝端阳

龙舟浪漫竞吉祥

道一声

端午安康

32

五月五日涪江边忆屈原

周洪梅(江北)

从白鹭的翅羽中回来

从卵石的伤疤中回来

从芦苇的灰烬中回来

从寺庙的钟声里回来

从众人的身体里回来

那么多的你

苦水一样涌上我的舌头

又像波仑寺的明月

在高处

照耀我脚下的石阶

33

粽香端午

郭锋超(南岸)

五月节仲夏

艳阳艳无情

皮肤随紫外线黝黑

热度令汗珠四溢

浓密的枝叶遮挡不出

丝丝阴凉和心静

昏沉一片

直到闻着粽香

米普通加日常

如同生活日复一日

如同四季年复一年

粒粒米遇到粽叶

端午来了很是及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爱了升华了

有香有糯有甜

有感情有故事

有传统

有奇迹

又端阳登高北望

红枣白粽是故乡

白发新颜泥巴墙

怎能忘

如今他乡似故乡

五谷花肉裹粽央

怎不香

细思量

男儿郎

南融北合华夏强

端午处处飘粽香

邀远方

共品尝

34

端午悼屈原

樊初林(长寿)

汩罗江

因诗人入驻而驰名

端午由此而生

忠君

爱民

用行动

用笔

呼吁

呐喊

一腔热血用尽

仍然见不到到光明

悲愤

痛苦

失望

无助

汩罗江里哀歌声

奔腾江水扬诗魂

35

端午咏怀

廖成江(长寿)

夜读离骚怒满腔,三更痛怨楚怀王。

遥思屈子当年恨,爱国依然恋故乡。

36

戊戌端午将至怀屈原二首

梁欢(垫江)

不敢伤心看汨罗,翻江曾是旧时波。

长惊浪涌直臣吼,疑自诗魂唱浩歌。

犹念屈翁铁骨铮,明知危厦力倾撑。

潸然身塌沉江日,从此端阳万古名。

37

忆端阳

蔡惠玲(垫江)

端阳五月时

聚食乐家宜

艾草香身浴

雄黄涂额皮

棕包千粒米

绿叶卷心机

问女何时到

娘亲盼慰期

38

感怀端午

快乐东儿(长寿)

夏潦风清端午节,

毵毵柳影岸边移。

集人隥道遮拦住,

入水龙舟恐至迟。

八里约请匆促走,

十行竞赛猛追随。

蒲悬艾挂驱邪恶,

手戴娘编粉色丝;

三角粽窝香糯米,

五彩线绑旧时思;

汨罗江畔魂安在?

慰藉骚人一片痴。

39

长寿湖龙舟赛

但伯清

鼓乐铿锵惊两岸,湖山鼎沸望飞舟。

同心竞渡挥兰桨,协力争先取上游。

屈子高标千载颂,辞乡雅韵四方留。

云旗舒卷忠魂在,护我航船劈浪头。

40

端午

冉启华(酉阳)

端午

九章天问播人间,千古骚风继屈原。

奸佞谗言忠节谤,汨罗浪涌诉奇冤。

端阳遇雨

端阳每遇夏雷狂,应是苍天亦感伤。

黄酒艾蒿驱恶秽,龙舟糯粽悼忠良。

41

七绝二首

游明权(长寿)

祭屈原

怀石投江自坦然,尚留名著史无前。

端阳时节为公祭,一代精神万代传。

龙舟赛

似箭飞舟分外顽,翻江倒海像排山。

寿乡湖峡争高下,欲夺龙标不畏艰。

42

端午二首

熊先前(梁平)

龙溪河畔枕阑干,狮子滩上听风眠;

端午正阳照何年?碧波万顷水云间;

情人坡下鹊桥恋,半渡相思种花田;

时光不曾五月圆,好去长寿觅琼天。

汨罗江流水半干,龙舟十渡近屈原;

千年情深未曾圆,泪痕断阻狮子滩;

龙溪长寿夜难眠,峰岛相思月缱绻;

湖柳再绿江南岸,屈子借问又何年?

43

悼屈原

陈朝中(长寿)

端阳佳节悼屈原,沉痛万分泪满腮。

秦帝盛强招隐士,楚王腐败拒良才。

有德诗圣忧朝政,无道昏君乐酒台。

殉死汩江民众醒,中原大地雾云开。

44

美好的愿望

莫测(渝北)

记得儿时,每到端午节前夕,母亲就要去扯些菖蒲、陈艾等挂在门楣之上。我问为什么,母亲就讲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张献忠的部队到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百姓拖儿带女,四处躲藏。一天,张献忠发现有位逃难妇女一反常态,背着个大男孩,牵着的却是一位小男孩。张献忠顿生奇怪,遂上前盘问为什么要背大扶小。

妇女悲痛地说:“大的是邻居的孩子,其父母被官兵杀害,他孤苦伶仃,独苗一根,我不保护他,他家就有可能绝后了。这小的是我儿子,他受点累没什么,还有我啦。”

张献忠倍受感动,当即嘱妇女回家去,扯些菖蒲、陈艾挂于门楣作记,之后再令属下官兵,凡见挂有菖蒲、陈艾的家庭,一律不准骚扰杀戮。结果使该妇女一家,以及仿效者,皆免遭灭顶之灾。后人为了纪念这段亲善传说,就在每年的那一天挂起了菖蒲、陈艾,然后沿袭成俗。

不久前,读到著名作家李政权的民俗系列作品——《由传说得名的地名》,其中谈到重庆地名的来历时说:“重庆城由传说而得名的地名相当多,几乎有一半的地名都隐藏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之类”。许多地名都与传说有密切关系,举例说解放碑附近的“杨柳街”,就有一个栩栩如生的传说。讲的是当年张献忠进川攻打重庆时发生的故事。故事情节与我母亲讲的一模一样,只是妇女背的不是邻家的儿子,是前房姐姐生的,“姐姐死了,我要对她的娃儿好生照顾,不能只顾亲生的就丢下大娃儿”。门上挂的不是菖蒲、陈艾,而是张献忠顺手折的“一枝杨柳条”而已。

在没有电话







































北京中科医院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