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绝招之塞鼻法大全
(颈淋巴结核、头痛、鼻疮、鼻衄、喉痈) 塞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制成栓子,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在民间流传颇广,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收载了近30首塞鼻方。所治病证达十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如用白果、麻黄捣碎塞鼻治疗寒哮;用井水磨陈金墨、灯草蘸塞鼻治衄血;用生半夏饭丸裹塞鼻孔治临产突然晕绝;用蜈蚣与麝香研末包裹塞鼻治小儿天吊等。50年代后,对此法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应用于临床。如用芫花根切碎捣烂塞鼻,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人还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将所用药物研成细末,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或直接制成锭剂,塞入鼻腔,也可用薄棉(或用薄纸卷成条)蘸药末或浸泡药液塞入鼻腔,每日1次,每次塞药量及塞药时间需依具体病情及所用药物而定。
一、颈淋巴结核 蟾砒丸(《中药贴敷疗法》)蟾酥、白胡椒、巴豆各15g,砒霜22g,红枣11枚(去核),葱白24g。将蟾酥、白胡椒、巴豆、砒霜分别研粉和匀,入大枣、葱白共捣,制成丸,晒干备用。取药丸10粒,用2层纱布包好,两端用线扎紧,一端留线约10厘米,将扎好的药丸慢慢塞入患侧鼻道,留线用胶布固定于鼻翼旁,每次塞8~12小时,2周为1疗程。功能化痰散结。主治颈淋巴结核初期。 二、头痛 1.定痛散(陕西中医杂志;8(6):)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柰各6g,冰片0.5g,分别研成细末后和匀,用布一小块包药末少许塞鼻,左侧头痛塞右侧鼻孔,右侧头痛塞左侧鼻孔。每日更换l~2次,上药1剂用完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功能通络止痛。主治各型头痛。 2.止痛散(上海中医药杂志;(12):17)细辛、生石膏、花粉、白芷各6g,共为细末,水和成丸如绿豆大小,左头痛塞右鼻孔内,右头痛塞左鼻孔内,见汗即愈。功能清热化痰,止痛。主治风、火、痰之头痛。 三、鼻疮 辛夷膏(《中国民间疗法》)辛夷O.3g,白芷1.5g,藁本、甘草、当归各0.9g,清酒ml,羊髓g,共为细末,和入清酒、羊髓,银或石器盛,火上煎3~5沸,去渣,倾出,澄凝成膏。用时取豆大塞鼻中。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鼻疮。 四、鼻衄 大黄散(《中药外治方药手册》)大黄炭(生大黄,明火烧至七八成)适量,碾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大黄炭末与温开水调匀,塞患侧鼻孔。功能化瘀止血。主治鼻衄。 五、喉痈 消痈散(《中国民间疗法》) 大黄、芒硝、雄黄各等量,共研细末,以湿棉球蘸药少许,塞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喉痈初期。
必须严格掌握用量及使用时间,以保证安全。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直接接触鼻腔粘膜,以免造成损伤。使用时,应在外面裹以消毒棉花。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你若喜欢,点赞+在看哦 让更多人看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9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咽部外治方集数千年处方之大成,欢迎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