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民谣习俗与传说故事
北京皮炎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腊八节作为古人重要的祭神祈求丰收的节日,除了一些祭祀活动,在民间还流传很多民谣、习俗与传说。 腊八节01民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 “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还有别的版本:“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儿歌:“腊八到,过年了。爷爷好喝老白烧;奶奶爱吃胡花椒,妈妈要扯花布料,娃娃要响大麻炮,乐得爸爸哈哈笑”。 02习俗 腊八节习俗很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一些生活习俗。如腊八蒜: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腊八蒜”的习俗,制作“腊八蒜”与古代的年末结算有关。因为腊八节临近年关,过去商家在腊八这天要算清自己这一年的收支情况,计算盈亏,俗称“腊八算”。不管是借钱给人还是在外做长短工的,没有结算的钱一般会在这天去进行结算,但在过年前,不能搞得太尴尬,不能搞得跟有些包租婆收租要账似的,把过年氛围搞得太糟糕,一般都会先送出一封信告知对方,我要去进行收钱了,请有心理准备,要和和气气的收钱,所以有民谣:“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因“蒜”与“算”同音,于是欠债的人家便用“蒜”代替“算”,避免一些忌讳的事情。 腊八蒜有人觉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过腊八节就没以前那么隆重,很多活动仪式都简化了。有地方的习俗是在门口放一碗水结成冰,全家人都吃一口,意思是可以去病;有地区有凿冰作为腊八人来占卜农业丰歉的习俗。就是在腊八前一天,人们到河边凿冰做腊八人。腊八人整体为矩形,上边凿出人头,下边长方形。腊八人凿好后,背回家置于院中粪堆之上。第二天煮腊八粥时,将粥放院中冻结实,然后用炉火消融,将碗状的冰粥取出来戴到腊八人头上,再在上放一个小块红粥,这便是腊八人的帽子。 冰块还有的人家会在腊八这天给孩子剃头,意为祛除不好的东西,现在基本没人讲究这些,只剩下吃腊八粥。安徽有些地方有制作腊八豆腐的习俗,北方还有腊八面,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其他地区还有一些其他习俗,如山东海阳民间用荞麦面、雄黄、朱砂、菜叶同兔子血混合煮熟成丸状或块状,让小儿吃了解痘毒;有地方给女孩穿耳孔,叫“腊八腊八,穿耳不发”。 除了一些祈求丰收,祛除疾病之类的习俗,也有一些“禁忌”的说法或习俗,如从腊八到大年初三禁妇女回娘家,否则娘家一年不如意,也有说“吃了娘家的米,一辈子还不起”;鲁西南地区,结婚不满三年的女子必须回娘家过腊八,否则,在丈夫家“吃了腊八饭,一家人要散;喝了腊八米,一家人穷到底。对于这些“禁忌”的说法,我觉得这些习俗没有传承下去的意义,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早已改变,这些说法未免有些过时。 在山西阳泉市西南舁村,吃腊八粥也有讲究,要必须在太阳出山前。吃腊八粥之前,大人要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内院外的每棵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嘴里还念叨着,‘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结不结,年年打你三大棍’,实际上能起到除虫防虫的效果。 03传说 关于腊八粥还有个民间故事: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岳家军抗金于朱仙镇,刚好是寒冬,正缺吃的和穿的,在这个时候周围的老百姓送来了“百家之粮”并做成粥,岳飞死后,人们煮粥喝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还有种说法是腊八粥与佛教有关。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被说成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岳飞在佛家看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腊八粥”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将喝粥与悉达多进行苦行修炼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后期慢慢发展成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前来拜佛的人们,据说吃了以后便可得到佛祖的保佑。 有地方做腊八粥一定放枣、板栗,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黏糊糊的,黏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腊八节的民谣、习俗与传说故事,不仅反应出当时的生活状况,也将人们祈求丰收平安祥和的愿望与春节前那快乐祥和的过节气氛如照镜子搬反应的真真切切。希望这些民谣能继续传承下去并更新,让后人们通过中华文化知晓我们的传统节日! 谢谢阅读!喜欢的话请推荐给更多人!记得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11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木文化琐谈140医者之草浅谈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